1. 首页 > 养殖

淡水白鲳苗种进池越冬,需关注水温、水质及饲料管理

在寒冷的冬季,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淡水白鲳苗种进池越冬,需关注水温、水质及饲料管理

一、越冬池准备

项目 具体要求
面积 600~1500平方米
池深 1.5米
池水来源 南京浦口区地区温泉水,微流入池
进水管直径 10厘米
池底淤泥厚度 10厘米

二、白鲳苗种放养

放养前三天停止进水,使越冬池水温与池塘水温接近,温差在2摄氏度以内。在越冬养殖期间,采用少量、定点、长时间投喂方式,避免规格过分悬殊,提高饲料利用率。

三、水温管理

淡水白鲳是一种热带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在21-32℃间,最适温范围在28-30℃。水温在16℃时,白鲳才开始少量吃食,12℃时鱼体平衡失调,10℃时则引起死亡。越冬过程中,水温过低会导致鱼体抗病力减弱而引起发病。

越冬期间,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恶化时少投喂。定期取样,检查鱼体生长及摄食情况,并镜检病虫害。越冬后期,池中载鱼量增加,开动一台增氧机,除投饵时24小时不停机。

越冬前10-11月份,白鲳苗种放入越冬池前需强化投饲,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一般以投喂高能饲料,如麦夫皮、豆饼等,每日可按鱼体重的5%进行投饲。

白鲳入池后投喂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浮性饲料,每日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七、案例分析

项目 2019年数据 2020年数据
成活率 80% 90%
饲料利用率 70% 85%

案例分析:南京浦口区白鲳苗越冬成功的关键策略

位于南京浦口区的某淡水白鲳养殖场,面对冬季水温降低、水质变化等挑战,通过精心调控水质和饲料策略,成功实现了白鲳苗的越冬。

该养殖场选择了面积在600至1500平方米、池深1.5米的越冬池。池底淤泥厚度控制在10厘米,以确保池水微流入池,进水管直径为10厘米。在干池消毒后,开始进水。每池配备了3000瓦的增氧机两台,以确保水质稳定和充足的溶解氧。

淡水白鲳苗种进池越冬,需关注水温、水质及饲料管理

四、越冬规格控制与效果评估

五、未来展望

因为淡水白鲳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越冬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养殖户应进一步优化越冬池的设计和管理,加强水质监测和调控,合理调整饲料策略,以提高白鲳苗的越冬成功率。同时,应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淡水白鲳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