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关注季节变化对养殖的影响

在山东日照的沿海,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栉孔扇贝筏式养殖。因为季节的更迭,养殖者们开始关注一个重要的话题:如何把握时机,进行栉孔扇贝的换季养殖,以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挑战。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关注季节变化对养殖的影响

把握分苗时机,迎接适温生长期

根据养殖实践,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分苗最为适宜。此时,水温25—20℃,气温20℃左右,既适合扇贝长途干露运输,又有利于扇贝的生长。分苗后,扇贝正处于适温生长期,为后续养殖打下良好基础。

苗种来源与运输,确保苗种质量

来源 运输方式 成活率
本地外海区深水层养殖 干露汽车运输 95%以上
烟台沿海购进 干露汽车运输 95%以上

栉孔扇贝的大规格苗种一部分来自本地外海区深水层养殖,但大部分依赖于从烟台沿海购进。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干露汽车运输成为确保苗种质量的关键手段,成活率高达95%以上。

调整养殖结构,避开高温死亡期

山东省日照市沿海的养殖者们,将传统的“春分秋收”养殖模式改为“秋分春收”。这种改变,不仅避开了夏季高温死亡期和台风频发的季节,还使得养殖周期更加合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关键因素与养殖技巧

  • 苗种规格:选用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苗种,提高养殖成功率。
  • 分苗密度:每层笼装苗45—50粒,8层笼每笼装苗360—400粒,400笼一亩,亩放苗15万粒左右。
  • 挂苗密度:每行筏架挂65笼,笼距1.0米。
  • 海上管理:及时清刷养成笼上的附着生物和浮泥,保持网目水流通畅;保证养殖筏架的坚固、安全,及时增加浮力。

通过上述养殖技巧,栉孔扇贝的亩产平均壳高6.5厘米,达到3500千克左右,亩产值达13000元,亩利润3500元。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是对季节变化的一种巧妙应对。通过调整养殖结构、关注苗种质量、掌握养殖技巧,养殖者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季节变化,提高养殖效益。让我们一起探索养殖智慧,共创美好未来。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关注季节变化对养殖的影响

创新模式,突破传统局限

海上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在海上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及时清理养成笼上的附着生物和浮泥,保持水流通畅,利于扇贝滤食;二是确保养殖筏架的坚固和安全,及时增加浮力,避免筏架下沉;三是定期检查筏架、吊绳、网笼及浮漂等养殖器材是否损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收获与优化

为确保收获时达到商品规格,我们选用壳高6.5厘米以上、鲜贝柱达200至240粒/千克的大规格苗种。在分苗时,每层笼装苗45至50粒,8层笼每笼装苗360至400粒,400笼一亩,亩放苗约15万粒。在收获时,我们采取优选收获的办法,壳高6.5厘米以上、鲜贝柱达200至240粒/千克的扇贝,在4月底至5月初进行收获;个体偏小的则延至7月份再收获,但必须在高温期来临之前收获完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5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