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红塔村麻竹笋迎来丰收,村民增收致富
在四川省仁寿县,有一个名为红塔村的美丽乡村,这里的麻竹笋迎来了大丰收,不仅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更是让整个村庄的生活焕然一新。
麻竹笋种植:红塔村的绿色希望
红塔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麻竹笋的生长。近年来,红塔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麻竹笋种植。目前,全村已种植麻竹笋3300亩,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
种植阶段 | 具体操作 | 注意事项 |
---|---|---|
选种 | 选择优质麻竹笋种苗 | 确保种苗健康无病虫害 |
整地 | 深翻土地,施足底肥 | 确保土壤松软,有利于根系生长 |
种植 | 按行距、株距种植麻竹笋种苗 | 注意种植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 |
管理 | 适时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 | 保持土壤湿润,促进麻竹笋生长 |
丰收景象:麻竹笋带来的经济效益
因为麻竹笋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红塔村的麻竹笋产量逐年攀升。据了解,今年麻竹笋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00万公斤,产值超过500万元。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麻竹笋市场前景
麻竹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麻竹笋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红塔村的麻竹笋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村民生活:从贫困到富裕的蜕变
在麻竹笋产业带动下,红塔村的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村民们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收入微薄。如今,通过种植麻竹笋,村民们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改善了生活环境,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村民心声
“以前我们这里山清水秀,但就是穷。现在种了麻竹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红塔村村民吴成江激动地说。
在我国的南川金佛山,每年8月中旬,一片片翠绿的麻竹笋破土而出,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对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那么,这片麻竹笋是如何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生机的乡村,探寻其中的奥秘。
资源优势:退耕还林,麻竹种植兴起
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授予南川金佛山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这一举措,无疑为当地的麻竹笋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红塔村,作为麻竹笋种植的先锋,积极响应退耕还林政策,将3300亩荒山坡地转变为满山竹林。在村民的精心管护下,麻竹笋不仅改变了环境,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采摘与销售:丰收景象,村民笑开颜
每当麻竹笋成熟季节,村民们便忙碌起来。他们两三人一组,穿梭在菌垄间,小心翼翼地采摘下鲜嫩肥厚的麻竹笋。吴成江,一位红塔村的村民,他家的3.5亩麻竹笋正是采收时节,他一边采收一边高兴地表示:“卖竹笋一亩可以收入两千多元,卖竹子还有部分收入,收入还稳当。”这份喜悦,正是麻竹笋产业带给村民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产业带动: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生活
生态与经济双赢:山绿了,水清了,收入增了
红塔村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曾经坡地和“台土”种庄稼,每到下雨时,泥沙冲毁土埂,冲坏庄稼。如今,山绿了,水清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村子也更美了。吴成江感慨地说:“以前种庄稼,一到下雨就发愁。现在种麻竹笋,收入稳定,心里也踏实。”
展望未来:麻竹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全市竹林面积同比增长7%,竹材产量增长33.5%,竹笋产量增长42%,充分发挥了竹产业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南平,作为全国毛竹生长最适宜地区和笋竹主产区,将继续发挥其优势,推动麻竹笋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