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河乡栀子花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特色农业新亮点
在湖北省英山县的陶家河乡,一片片绿色的栀子花田,正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新亮点。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因为栀子花的种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栀子花产业的兴起
陶家河乡的栀子花产业起步于2010年。当时,乡政府看准了栀子花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决定大力发展这一产业。
年份 | 栀子花种植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2010年 | 100亩 | 5吨 | 10万元 |
2015年 | 500亩 | 25吨 | 50万元 |
2020年 | 3000亩 | 150吨 | 300万元 |
从2010年的100亩发展到2020年的3000亩,陶家河乡的栀子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都实现了数倍增长。
栀子花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陶家河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栀子花的生长。
在种植过程中,乡林业站对荒山进行规划,将栀子作为绿化苗木,实施退耕还林,连片发展。同时,还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
除了药用和观赏价值,栀子花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陶家河乡将栀子花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了栀子花文化旅游。
每年的5月,陶家河乡都会举办栀子花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购物、体验农家乐。这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特色农业新篇章:陶家河栀子花助农增收记
绿色山野,孕育金黄希望
陶家河乡的气候环境适宜栀子花的生长,当地政府看准这一优势,通过退耕还林政策,引导农民在荒山上栽种栀子,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以前山上都是荒草,现在种上栀子花,不仅能绿化环境,每年还能有不错的收入。”村民张大哥笑谈道。据了解,仅今年,陶家河乡在荒山上栽植栀子200亩,长岭村发展栀子300亩,全乡栽植2年生栀子苗超过100万株。
产业升级,文化融合新机遇
“栀子花文化旅游节让我们看到了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当地乡村旅游负责人表示。
育苗基地,产业化之路
陶家河乡通过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建设育苗基地,为栀子花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余夕友的苗圃里既有栀子、木瓜等药用苗木,也有桂花、茶花等观赏花木。在财政所的帮助下,他建起苗木合作社,有20多户成为育苗专业户,栀子等苗木的生产能力达到200万株。
余夕友说:“通过种植栀子花,我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发展。”
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自党中央作出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以来,陶家河乡立足自身实际,突出红绿特色,传承红色精神,如期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的目标。栀子花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6月18日,英山县陶家河乡的栀子产业已发展到3000亩的规模,形成带动药农增收致富和旅游赏花的特色产业。这既是陶家河乡农业发展的新成就,也是当地村民共同致富的见证。
展望未来,特色农业前景广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