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无公害山药栽培技术,关注山药种植过程中的无污染、无残留

山药,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如何在保证山药品质的同时,实现无公害种植,成为了农业领域的一大课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无公害山药栽培技术,从土壤选择、种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

无公害山药栽培技术,关注山药种植过程中的无污染、无残留

一、土壤选择

山药种植应以壤土或沙土为宜,土壤要求不带盐碱,水位在1.3米以下,表土必须细碎,没有杂质,土地平整利于铺膜。山药不能连作,否则病害加重,产量低,品质差。

二、整地与施肥

山药块茎具有下扎特性,入土可达30~100cm,所以对于茎块着生的土层要进行局部深翻。一般采用开沟法,最好于冬前进行,单作按90~100cm距开沟,沟宽30cm,沟深80~100cm;并清除土中1cm以上大小的石块。翌春下种前施入基肥,667平方米匀施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3000~5000kg。

选择健壮短粗、内质新鲜、无病虫害的栽子,也可选用直径2~4cm、长8~12cm的健壮山药段种薯。催芽前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粘住切面,以防病菌感染。催芽方法:将切面消毒后的栽子或山药段子放在太阳下晒至段头有细裂缝时止;再放在温室或育苗床中催芽,在25℃条件下,12~15天即可发芽。

四、种植与管理

中耕除草一般在早期进行,使用除草剂时,必须在杂草萌发前或杂草刚萌发时施用。目前国内常用的除草剂种类多,注意选用高效低残留除草剂,如百草枯、杀草净等。

管理措施 具体操作
浇水 山药不耐旱,怕涝,因此浇水要适时。山药生长水质要求不严格,但仍要保持水质清洁。
施肥 一般在齐苗或移植成活后施1次稀粪尿,以后每隔20~30天施1次50%的人粪尿。发棵期追施化肥1~2次,667平方米施尿素15kg。

五、病虫害防治

山药常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茎腐病、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小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炭疽病、叶斑病: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800倍液交替喷雾,10天1次,连喷2~3次;同时及时清除田间病叶,排除积水。

六、采收与加工

山药应在地上部茎叶枯黄,初霜前后或气温降至10℃左右时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冬季不很冷的地区,块根可留在土中,随时采收供应。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您对无公害山药栽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无公害标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无公害山药栽培技术,关注山药种植过程中的无污染、无残留

山药种植时,需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薯,以2-4厘米直径、8-12厘米长的山药段为宜。种植后,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施肥方面,定植后施用稀粪尿,之后每隔20-30天施用50%的人粪尿。发棵期追施尿素,现蕾时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收获前30-40天进行最后一次追肥,确保山药生长所需的营养。

山药不耐旱,怕涝,需适时浇水。定植前浇透水,覆土后不浇水,出苗后8-10天再浇定植后的第一次水。因为植株生长,需水量增加,应适时调整浇水量。雨季注意排涝,防止积水影响山药生长。

五、山药搭架与催芽技巧

七、案例分析:绿色山药种植的成功之道

在蠡县地区,通过采用上述绿色山药种植技术,平均亩产达到了3000-40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了6000公斤,亩效益可达上万元。这充分证明了绿色山药种植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