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关注播种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方法

小麦播种期,是决定一季小麦收成好坏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播种期病虫害,成为了农民朋友们关注的焦点。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关注播种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方法

一、播种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主要包括地下害虫、地上病害和杂草三大类。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它们会危害小麦的根系,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地上病害如纹枯病、全蚀病、病毒病等,它们会侵害小麦的叶片、茎秆等部位,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杂草则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 具体措施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2. 实施轮作倒茬;3. 清除田间杂草。
物理防治 1. 播种前晒种消毒;2. 使用防虫网隔离;3. 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
化学防治 1. 药剂拌种;2. 土壤处理;3. 叶面喷施。

1.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石新828、石新733、济麦22等。
  • 实施轮作倒茬:对于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的方法。
  • 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原理来防治病虫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播种前晒种消毒: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和害虫。
  • 使用防虫网隔离:在播种时,使用防虫网隔离,防止害虫侵害。
  • 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利用害虫趋光性,设置诱杀灯,诱杀害虫。
  • 药剂拌种:在播种前,将农药与种子混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和害虫。
  •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
  • 叶面喷施: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对叶片进行喷施,防治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效果评估

在播种期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及时评估防治效果,以便调整防治策略。

  • 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如果植株生长良好,叶片颜色正常,说明防治效果较好。
  • 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了解防治效果。
  • 监测农药残留:确保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四、注意事项

  • 合理选择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
  • 交替使用农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在河北赵县,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针对土壤处理,我们选择了对纹枯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效果显著的50%多菌灵与15%粉锈宁的混合溶液,按比例混合后进行土壤灌水处理。这一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中病原菌的活性,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关注播种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方法

我们特别强调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石新828、石新733等,这些品种在赵县的实践中表现出色,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案例二:播种前药剂拌种的应用与效果

在播种前,我们对种子进行了药剂拌种处理。以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丛矮病、黄矮病为例,我们使用了科丰无蚜害拌种或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40%甲基异柳磷乳油的混合液。这种方法在播种前堆闷种子,有效杀灭虫卵,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案例三:适期晚播与合理密植的实践

根据赵县的气候条件,我们建议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5日,播量为20-25斤。这一播期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同时,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播种前,我们还对田间的病残体和四周杂草进行了彻底清理。这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小麦的健康生长。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农业措施、药剂拌种、适期播种和杂草清理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