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冷库周年生产有机金针菇,探讨其技术要点与有机认证
一、有机金针菇的生产背景
因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有机食品市场逐渐壮大。金针菇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市场需求逐年上升。简易冷库周年生产有机金针菇,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阶段 | 温度控制 | 湿度控制 | 光照控制 | 通风换气 |
---|---|---|---|---|
菌丝生长阶段 | 18~20℃ | 60%~65% | 关闭光源 | 适量通风 |
出菇催蕾阶段 | 13~15℃ | 65%~70% | 适量光照 | 加强通风 |
菌生阶段 | 9~12℃ | 60%~65% | 关闭光源 | 适量通风 |
抑制阶段 | 3~5℃ | 60%~65% | 关闭光源 | 适量通风 |
长菇阶段 | 6~9℃ | 65%~70% | 适量光照 | 加强通风 |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简易冷库周年生产有机金针菇的关键在于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的控制。
有机认证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双重保证。在我国,有机食品认证由专门的认证机构负责。通过有机认证,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四、实践案例分析
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我国南方某市。公司采用简易冷库周年生产有机金针菇,年产量达到1000吨。通过严格的有机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金针菇的生长对温度和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菌丝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18至20摄氏度,出菇催蕾阶段则需降至13至15摄氏度。菌生阶段适宜的温度是9至12摄氏度,而抑制阶段只需3至5摄氏度,长菇阶段温度则需保持在6至9摄氏度。通过采取冷却、控冷、通风和遮光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生长环境。例如,在山东省某有机金针菇生产园区,通过精确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确保了金针菇的生长环境始终适宜。
有机金针菇对氧气的需求较高,因此,在栽培房内保持适宜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引入预先冷却的空气来提高栽培房内的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每天定时通风,保持二氧化碳浓度在2.5%至3.5%之间。当菌丝长至料中5厘米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空气,但要注意保持袋口密封,防止料面失水。
根据子实体的色泽,有机金针菇可分为黄色种、浅色种和白色种。其中,白色种和暗光下的浅色种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价格较高。例如,三明食用菌研究所的8801和NDX-83等品种,因品质优良而广受青睐。
在抑制阶段,使用较强的光照可以减缓菇的生长速度,促进密度的提高,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例如,采用30瓦的日光灯,每天照射16小时,连续6天左右,同时结合低温和高速通风等措施。而在生长阶段,则不宜使用强光,以免导致菇盖大、菌柄矮。
栽培房内的湿度对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湿度小,产品质量较好,耐储存;而湿度大,则产量高,但不耐储存,且易形成水菇。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8%至80%之间。
在简易冷库内,金针菇的生育期约为60天,完成一次生产周期大约需要75天。原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当地取材条件,一般选用棉籽壳、麦麸、玉米秸秆等,并调节水分至60%至85%,pH值控制在6至7。装袋后进行灭菌处理,再进行接种和封扎。
当菌柄长至4至5厘米时,将袋口拉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蕾柄伸长。当菌柄长至12至13厘米、菌盖直径1厘米时,即可及时采收和上市或储存于保鲜库。
生产场地不应受季节性生产条件的限制。理想的场地是简易冷库,如京郊的可控光、温、湿、气条件的果蔬冷库、人防工事等。
为确保有机金针菇的品质,需通过专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并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例如,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1655-2010《有机食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有机金针菇的生产提供了技术规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