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保护地洋香瓜蔓枯病是危害洋香瓜的重要病害

在保护地洋香瓜的种植过程中,蔓枯病无疑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种真菌性病害不仅影响瓜蔓和叶柄的健康,还能导致瓜条腐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植株的萎蔫。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洋香瓜蔓枯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

保护地洋香瓜蔓枯病是危害洋香瓜的重要病害

一、洋香瓜蔓枯病的发生特点

洋香瓜蔓枯病,顾名思义,主要侵害洋香瓜的蔓和叶柄。病部最初呈现水浸状,随后逐渐溃烂,严重时还会流出白色的黏胶。因为时间的推移,病点以上植株会出现乱麻状纵状开裂,最终导致植株萎蔫。叶片染病后,会出现三角形黄褐色的大斑, 到叶柄,叶片随之下垂。瓜条染病后,顶端会流出白色的黏胶,失去食用价值。

1. 种子带菌:种子是蔓枯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新棚发病的初次侵染源。不经检疫的种子随意调运,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病害范围。 2. 重茬栽培:保护地复种指数的提高,使得轮作换茬变得困难。连年重茬栽培导致土壤中病菌含量不断增加,加上保护地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 不当的栽培方式:平畦栽培、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栽培方式,也为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 严格检疫:减少传播机会,控制病害发生范围。凡检疫手续不全的种子不推广使用。 2. 种子消毒:用55℃的水烫种20分钟,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40分钟,捞出清洗,催芽播种。 3. 无病土育苗:营养土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蔬菜的菜园土,每平方米苗床土加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拌匀消毒后装钵。 4. 栽培防治:进行轮作换茬,减少病菌积累;实行高畦栽培,膜下灌水,禁止大水漫灌;合理密植并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部老叶。 5. 药剂防治: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50%敌克松、多菌灵、福美双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4千克,于翻地前喷洒地面。扣棚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闭棚熏蒸灭菌。

四、案例分析

以某保护地洋香瓜种植户为例,在2019年发现蔓枯病后,采取了以下措施:严格检疫,种子消毒,无病土育苗,栽培防治,药剂防治。通过这些措施,该种植户成功控制了蔓枯病的发生,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

洋香瓜蔓枯病是保护地洋香瓜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隐患。了解其发生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地洋香瓜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措施 具体操作 效果
严格检疫 凡检疫手续不全的种子不推广使用 有效减少病害传播机会
种子消毒 用55℃的水烫种20分钟,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40分钟 降低种子带菌率
无病土育苗 营养土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蔬菜的菜园土,每平方米苗床土加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拌匀消毒后装钵 降低土壤中病菌含量
栽培防治 进行轮作换茬,减少病菌积累;实行高畦栽培,膜下灌水,禁止大水漫灌;合理密植并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部老叶 改善生长环境,降低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 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50%敌克松、多菌灵、福美双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4千克,于翻地前喷洒地面 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二、防治策略:从源头到实践的全方位应对

保护地洋香瓜蔓枯病是危害洋香瓜的重要病害

三、栽培与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栽培过程中,实施轮作换茬,减少病菌的积累。采用高畦栽培,膜下灌水,避免大水漫灌,降低棚内湿度。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部老叶,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选用全无滴棚膜,有助于通风透光,减少湿度。一旦发现病株,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包括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适量坐瓜灵和淀粉调成糊状,涂抹在病部,并结合40%福星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进行全棚茎叶喷雾。

四、药剂防治:精准施策,巩固防线

在药剂防治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在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的土地上,使用50%敌克松、多菌灵、福美双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4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定植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灌根。随后,每隔7天喷洒一次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万兴乳油700倍液。开花前,用农抗120灌根一次,并叶面喷施500倍天达2116或甲壳丰,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洋香瓜蔓枯病的发生,还能确保香瓜的品质和产量。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防治方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