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笋夜蛾是危害竹笋的重要害虫
在广袤的竹林中,淡竹笋夜蛾如同潜行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威胁着竹笋的生长。这种夜蛾不仅给竹农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破坏竹林的生态平衡。
淡竹笋夜蛾的发育顺序
序号 | 发育阶段 |
---|---|
1 | 卵 |
2 | 幼虫 |
3 | 蛹 |
4 | 成虫 |
消灭此类害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农业防治措施
及时中耕松土,科学肥水,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减少为害;注意竹林卫生,挖除退笋,铲除竹林以及周边杂草,清除竹林地面落叶和小枝,带出林外集中处理,破坏该虫产卵以及越冬场所。
案例分析
目前,以雷竹为主的食用竹笋已到留笋养竹期,覆盖竹林留养的笋种多数已长到3~4米高,自然笋留养的笋种多数也有2~3米高,也是笋夜蛾危害的高峰期。据4月20日至22日,青山湖街道、於潜镇、太阳镇、太湖源镇等地雷竹林走访和踏查,全区雷竹林受害总体较前几年偏轻发生。覆盖竹园比自然竹园受害轻。
形态特征
幼虫老熟幼虫平均体长35mm,头部桔黄色,体略呈淡青灰色。背面与侧面呈淡红紫色,较光滑,无花纹,前胸盾板、臀板、气门筛黄褐色,围气门片黑色。
卵初产米黄色,将孵化时为淡褐色,扁椭圆形,正面微下陷,长径约0.9mm。卵侧壁呈不规则突纹。
为害特点幼虫蛀入笋内为害,被害笋大多成为退笋或成竹质量差。
淡竹笋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外分布于日本,我国在江苏有发现,主要为害淡竹、刚竹、乌哺鸡竹、毛金竹等竹类的竹笋。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蛀入笋中为害,在笋中15-25天,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产卵越冬。幼虫在笋中历3龄,每龄5-6天,计15-25天。老熟幼虫咬破笋挥,爬出落于地面,在被害笋周围半径为15-20cm范围内坠落叶吐丝结薄茧化蛹,若无落叶则在竹舞中作丝茧或在浅土层作茧化蛹。蛹期15-20天。
在3月中、下旬出笋前对竹林下和周边的杂草上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l000-000倍液,或喷洒90%敌百虫2000倍液等农药,7-10天喷1次,共需喷2-3次,以消灭草上的幼虫。
淡竹笋夜蛾是竹笋种植过程中的一大害虫,了解其特点、防治方法以及农业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竹笋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竹笋害虫防治:青山湖街道的实践案例
在青山湖街道,竹笋产业一直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只是,竹笋害虫,尤其是竹笋夜蛾,对竹笋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竹笋害虫,当地农民采用了多种策略,
青山湖街道的农民李先生,种植了30亩的雷竹林。每年4月,正是竹笋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竹笋夜蛾危害的高峰期。李先生发现,竹笋夜蛾的幼虫会蛀入笋内,导致笋肉受损,严重影响竹笋的品质和产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先生采取了以下措施:他加强了竹林的管理,及时清除退笋和周边杂草,减少害虫的栖息地。他在笋期前对竹林进行了药剂防治,使用杀灭菊酯和敌百虫等农药,有效降低了害虫的数量。此外,他还通过观察害虫的发育规律,在最佳时期进行防治,提高了防治效果。
通过这些措施,李先生的竹林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竹笋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据统计,李先生的竹笋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竹笋的品质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於潜镇采取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害虫发生情况;二是推广农业防治措施,如清除杂草、合理施肥等;三是科学使用农药,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效果,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施药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