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套种小茴香,探索农业多元化发展新路径
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场农业多元化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棉花,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只是,单一的种植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在这片棉田中,小茴香的身影逐渐显现,为农业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棉田套种小茴香,增收致富新途径
种植户 | 棉田面积 | 套种作物 | 增收情况 |
---|---|---|---|
何勇 | 120亩 | 小茴香 | 预计增收20% |
李少华 | 34亩 | 小茴香 | 实际增收30% |
贾小梅 | 80余亩 | 小茴香 | 增收2600元 |
种植户何勇说:“小茴香套种玉米、小麦,收获后,秸秆可粉碎成饲料,一地生‘多金’。”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年,这里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订单农业,推动多元化种植结构,让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团场改革带来的红利,走出一条职工多元增收的新路子。
小茴香套种,优化土地资源利用
近年来,二师三十四团立足区位和光热条件优势,引导职工群众探索增收新路径,巧用“棉花+小茴香”的农业套种模式,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和合理利用。据技术人员介绍,小茴香根系浅,株高3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00天左右,亩产一般在30公斤~50公斤,亩效益在200元~350元,是职工致富增收的一条好路子。
小茴香属伞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殊的香味。其鲜嫩茎叶做蔬菜,子实可做香料,又能入药。由于其香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药用价值,多年来很受人们喜爱。此外,小茴香耐旱抗盐碱,产量稳,销路宽,非常适合在棉花地套种。
政策支持,助力农业多元化发展
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农业多元化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八团四连职工贾小梅一家老小正在南二田,她家80余亩的棉田里收获套种的小茴香,光套种小茴香这一项就为她家增收了2600元。
开通知网号小茴香是南疆地区主要香料作物之一,发展小茴香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阿克苏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已有30多年历史。1988年全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52936亩,小茴香平均亩产6—7kg,亩增加收入40—80元。新和县伊其力克乡英买力村卡尤木沙尤甫...
央广网阿克苏7月12日消息今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作物生长时间差,大力推广小茴香套棉花、小茴香套辣椒等立体种植模式,拓展农业增效空间,促进农民增收。眼下正是小茴香成熟的季节,新垦农场农民常玉龙正忙着收割自家棉田里套种的小茴香。
在广袤的田野上,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正在悄然转变。这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的种植户何勇,就在他的棉田里找到了一条增收的新途径——套种小茴香。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生动的农业实践案例,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一地多收,小茴香为棉田添彩
连队指导,技术支持助力增收
案例分享,种植户收益颇丰
未来发展,农业套种模式前景广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