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连续两年洋葱滞销,农民种植收益锐减

在农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洋葱种植户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连续两年,洋葱市场遭遇滞销,农民的种植收益锐减,整个洋葱产业陷入了一片愁云。

连续两年洋葱滞销,农民种植收益锐减

滞销背后的原因

为何洋葱会连续两年滞销呢?这背后既有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也有种植结构的调整问题。

原因 具体表现
市场供需失衡 洋葱产量增加,市场需求没有同步增长。
种植结构调整 部分地区盲目跟风种植洋葱,导致供过于求。
信息不对称 农民缺乏市场信息,难以做出合理的种植决策。

农民收益锐减

洋葱滞销导致农民收益锐减,甚至出现亏本的情况。以2017年山东洋葱滞销为例,红葱收购价从0.10-0.15元/斤降至0.20元/斤,跌幅高达57%。农民每亩要赔本800元左右。

市场分析

尽管今年洋葱价格处于低谷,但仍有商家看好未来市场。从事洋葱批发行业20多年的好运来洋葱商行经理赵晓丽表示,因为本地散户的洋葱售完,定价权将回到市场中洋葱大户手里,价格有望上涨。

应对策略

面对洋葱产业的困境,农民和政府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 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农产品市场等渠道扩大销售。
  • 加强信息传播,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洋葱产业发展。

案例分享

  • 2017年山东洋葱滞销,红葱收购价下跌57%,农民每亩赔本800元左右。
  • 2018年河南洋葱滞销,当地700余万斤洋葱遭遇滞销,农民陷入困境。
  • 2019年甘肃洋葱滞销,黄皮洋葱出现滞销,农民损失惨重。

洋葱滞销:农民的困境与挑战

只是2017年的山东洋葱却让许多农民陷入了困境。由于市场供需失衡,洋葱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农民的收入锐减。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深入剖析洋葱滞销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农民如何寻找新的出路。

产量过剩与价格下跌

连续两年洋葱滞销,农民种植收益锐减

对于喜欢吃洋葱的朋友今年是个好年头。由于产量大,洋葱市场出现供需关系失衡,导致零售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目前,郑州市场洋葱批发价每斤在0.48元到0.8元,经销商表示散货基本销完。接下来洋葱大部分掌握在大户手中,可能会对市场形成控制,价格或将迎来一波上涨。

但在本地市场,洋葱价格下滑的脚步却未能止住。本周山西榆次红葱由0.40元/斤下滑至0.35元/斤,冷库内出库价由0.60元/斤下滑至0.57-0.58元/斤,本周洋葱均价已累计下滑0.03-0.05元/斤。近一个月洋葱价格一直处于低位震荡的行情之中,价格已经接近种植户到储存商的成本线。

由于缺乏销路、信息不对称,秦丰、姜嫄和白龙等村的700余万斤洋葱遭遇滞销,村道两边和农户家里都堆满了洋葱。时下正值洋葱上市时节,但杨陵区揉谷镇的洋葱种植户却一筹莫展。6月13日下午,记者在揉谷镇姜嫄村马忠平的洋葱地里看到,满地的洋葱从地北头延伸到南头,有的已经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几名农民正在不紧不慢地将洋葱装袋。

面对洋葱滞销的困境,农民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一些农民尝试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吸引消费者购买;还有一些农民选择将洋葱加工成洋葱酱、洋葱粉等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此外,政府部门也积极介入,通过举办农展会、组织产销对接活动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滞销问题。

洋葱滞销事件提醒我们,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相连,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