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小麦-黄芩连作人工栽培

在农业种植领域,小麦-黄芩连作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茬口安排,还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连作对土壤、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黄芩连作人工栽培

一、黄芩生长习性

黄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利胆等功效。在人工栽培中,黄芩的株高约为20-60厘米,适宜温暖而潮湿的气候,耐严寒,成年植株可耐-30度的低温。在向阳、高燥、排水良好、中性和微碱性土壤或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耐旱怕涝,在低洼积水地易烂根,因此应注意排水良好。

二、播种与田间管理

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做畦,亩施基肥二胺25公斤。按照20-25厘米划沟,沟深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即可。也可采用铁茬播种,即在夏至前后,趁阴雨天播种,开沟2-3厘米撒入种子,覆土即可,亩用种量一公斤。

田间管理方面,苗期后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根系深入土层10厘米以上,具备一定抗旱能力时,应停止浇水,进行蹲苗,以促根系生长。黄芩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应先间苗,要经常松土锄草,一般要中耕2-3次,封垄以后停止中耕。苗高10-15厘米时,根据地力情况,每亩追施纯氮13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追肥可在行间开沟条施。

三、连作对土壤的影响

连作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等方面。研究表明,连作会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

土壤指标 连作影响
土壤微生物数量 增加
土壤酶活性 提高
土壤养分 积累和转化

六、案例分析

某山区种植户采用小麦-黄芩连作模式,经过3年的种植,土壤肥力明显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升。建议在实施连作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 轮作倒茬,减轻连作对土壤和作物的负面影响。
小麦-黄芩连作人工栽培

四、病虫害防治

黄芩病虫害较少,但在多雨季节易发生叶枯病和根腐病。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拔除病残株,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以及使用辛硫磷灌根防治地老虎和蛴螬。

五、收获与种子保存

黄芩花果期较长,成熟期不一致,容易脱落。留种田应随熟随采收,阴干后存放在无烟熏、无异味的地方。药材收获可在栽后1-3年进行,通常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年春季地下部萌动前刨出根,晒干入药。

六、土壤改良与作物品质提升

通过以上具体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我们不仅能够实现黄芩的高效种植,还能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作物品质的显著提升。这种模式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