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种植种猪苓,能否盈利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需求的不断增长,猪苓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类,其种植前景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2018年种植猪苓的盈利潜力。
猪苓种植市场前景
猪苓,又称野猪食、野猪粪,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利尿、去水肿等功效。近年来,随着野生猪苓资源的减少,人工种植猪苓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猪苓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价格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猪苓种植经济效益
种植方法 | 每平方米产量 | 每平方米成本 | 每平方米收益 |
---|---|---|---|
大棚种植 | 15-40斤 | 40元左右 | 110-300元 |
露天种植 | 5-20斤 | 未知 | 未知 |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棚种植猪苓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以每平方米产鲜猪苓15-40斤计算,每平方米收益在110-300元之间。若种植100平方米,经济效益在1.1万-3万元之间。
猪苓种植技术要点
猪苓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菌枝培养、菌棒培养、菌床培养等。
- 菌枝培养:选择直径1-2厘米的枝条,截成6-10厘米长的小段,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备用。
- 菌棒培养:将选好的直径6-12厘米阔叶树枝干锯成40-80厘米长的木段,在木段上,每隔10-15厘米砍一木质部深的小口,将蜜环菌种接种于小口处。
- 菌床培养:挖30厘米深、长度及宽度均为60厘米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摆放新鲜木段3-5根,其间距为2-3厘米,放菌枝2-3根,上面覆土10厘米厚。
猪苓种植案例分析
2018年,王联春在海南大学技术优势的支持下,引进资金335万元,种植猪苓10亩,当年盈利约25万元,全村每人分得400元。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猪苓种植的巨大盈利潜力。
猪苓种植前景展望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猪苓种植前景广阔。然而,种植猪苓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确保猪苓生长环境适宜。
- 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猪苓产量和质量。
- 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猪苓产品销售。
2018年种植猪苓具有较大的盈利潜力。只要您掌握相关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相信您一定能在猪苓种植领域取得丰厚的回报。
探讨完2018年种植种猪苓,能否盈利?的核心问题,接下来关注2018年种猪苓,市场前景广阔。。
猪苓种植:夏秋之季的绿色商机
在夏秋之际,选择适宜的桦树、杨树等直径3-10厘米的新鲜树棒,截成与事先培养好的菌棒同长,每隔3-5厘米砍一个鱼鳞口,这是猪苓种植的第一步。接着,在预先挖好的条带或坑田上均匀铺好树叶,间隔6-10厘米放置一根新棒,再放置一根菌棒,如此循环。将直径1-2厘米的新树枝斜茬砍成长6-8厘米左右,呈“人”字形摆在两棒之间,并靠近新棒两侧均匀摆放蜜环菌种。然后,在棒间均匀投放野生新鲜猪苓种,覆盖一层树叶,并填充间隙,形成龟背状,利于排水。
大棚种植:猪苓的温床养殖
在大棚中进行猪苓的种植,仅需两年即可收获。平均每平方米产鲜猪苓15-40斤,而大棚栽培每平方米的成本仅为40元左右。以每平方米产鲜猪苓15-40斤计算,培育100平方米,需投资约4000元,可产出猪苓15000公斤。按最低价每斤鲜品10元计算,100平方米的经济效益在15000元以上。
经济效益分析:猪苓种植的盈利之道
按照目前市价60元计算,二年生猪苓平均每窖效益在120~150元之间,二年以上每窖效益在600~900元/窖。如培育100窖猪苓,一年的总效益在1.2万~1.5万元/百窖,二年以上的总效益在6万~9万元/百窖。
菌床培养:猪苓生长的摇篮
菌床培养一般于6月至8月或10月至翌年3月进行。挖一个30厘米深、长度及宽度均为60厘米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摆放新鲜木段3-5根,其间距为2-3厘米,放菌枝2-3根,上面覆土10厘米厚。蜜环菌是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因此在栽培猪苓前,需要先培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
菌棒培养:猪苓生长的基石
将选好的直径6-12厘米阔叶树枝干锯成40-80厘米长的木段,在木段上每隔10-15厘米砍一木质部深的小口,将蜜环菌种接种于小口处。将接种后的木段搭成井形架,置于1℃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3个月。也可以按照菌枝培养的方法,将木段置于坑底,每层平铺100-200根木段,两层木段之间加入蜜环菌枝2-3根,用土填充空隙,共摆放4-5层,最上层覆土10厘米厚。
菌枝培养:猪苓生长的起点
于3月至8月选直径为1厘米~2厘米的枝条,截成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段,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备用。挖一个长、宽、高分别为60厘米×60厘米×30厘米的坑,坑底铺垫一层树叶,将浸泡好的树枝段在坑内平铺2层,上面摆放带有蜜环菌的菌枝,之后再盖一层薄土,然后再摆放两层树枝段,如此反复摆放6-7层,最后覆土5-6厘米厚,以树叶覆盖,培育40天。
猪苓种植前景:绿色产业的未来
猪苓,这种传统的中药材,因其利尿、去水肿的效果而广受欢迎。在市场上,猪苓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种植猪苓的农民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野生猪苓资源的减少,人工栽培猪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为猪苓种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