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母猪发情周期激素调控,优化繁殖效率

母猪发情周期激素调控的重要性

在养猪生产中,合理使用生殖激素,可有效提高猪的繁殖效率,增加产仔数,缩短产仔间隔。生殖激素在治疗母猪不孕、断奶母猪季节性乏情和后备母猪乏情以及母猪分娩延迟等生殖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母猪发情周期激素调控,优化繁殖效率

母猪发情周期内激素的变化

母猪发情周期约为21天,发情期持续2-3天。发情期卵巢分泌雌激素,引起母猪发情表现。

雌激素

作用比较单纯,就是引起母猪发情表现。

母猪发情周期激素调控,优化繁殖效率

促黄体生成素LH

由垂体前叶分泌,促进卵泡排出卵子,促进黄体的生成。排卵之后,排卵部位形成黄体,黄体分泌孕酮。

黄体

促进机体分泌孕酮,维持妊娠。体内有黄体存在时,孕酮水平较高,因此母猪在这个阶段不会表现发情,处于黄体期。

孕酮

又称孕激素,主要作用是维持妊娠。孕酮:两次发情期之间和妊娠阶段维持较高的水平。

促卵泡素FSH

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是促进卵泡的形成和生长发育。当卵泡接近排卵时,母猪子宫分泌产生前列腺素F2a。

前列腺素PGF2a

主要作用是溶解黄体,使孕酮水平降低。

母猪发情周期激素调控的解决方案

针对母猪发情周期激素调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

母猪发情周期激素调控,优化繁殖效率

1. 在母猪发情期,合理使用生殖激素,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

2. 在母猪断奶后,及时调整激素水平,避免季节性乏情。

3. 加强对后备母猪的管理,提高其繁殖能力。

4. 在母猪分娩延迟时,合理使用激素,缩短产仔间隔。

5. 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健康的双赢。

结论

通过对母猪发情周期激素的调控,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增加产仔数,缩短产仔间隔,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健康的双赢。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