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化生产:按需分批养殖
猪场工作印象与批次化生产的变革
猪场工作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脏、累,而且猪场无小事,养起猪来一年到头没日没夜的忙,有些打算在猪场工作的人也因此放弃了。但现在猪场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各种自动化养猪设备的加入让猪场环境越来越好,并且通过批次生产让猪场有稳定生产周期。
批次化生产的魅力及要点
为了更好帮助猪场做到批次化管理,更好管理猪场。浙江宁波第二激素厂邀请台湾养猪科学研究所的刘学陶研究员,分享题为《批次生产在规模猪场的应用实践》的报告,详细讲解批次化生产的魅力及要点。
养猪人也有固定假期!
刘学陶研究员在第五届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国际研讨会中指出:只要做好批次化管理,我们养猪人员也能有固定假期!
台湾地区的养殖特点
台湾由于土地限制,养猪场规模都不大,主力是家庭农场。农场存栏母猪基本在200头到1500头,5000头以上寥寥可数。但批次化生产的农场非常多。
批次化生产可以给予员工固定假期
比如台湾有一个猪场,存栏270头母猪,实施3周批次化管理。也就是说,每3周猪场生产36窝,每3周断奶400头小猪,6800头/年断奶。在全程湿帘、料线、产房和保育镂空地板等自动化设备配合下,爸爸、妈妈、儿子和2个员工,5人就能负责整个猪场运作。
批次化生产的目的
批次化生产,本质上就是把配种、产房或断奶等重要工作在很短时间内有批次的完场,而且间隔分明,有次序。比如每3周一批,每次周六断奶。
全进全出的优势
全进全出使得猪群每批次的统一度非常高,管理和饲养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全进全出最大的优势就是免疫整齐度高。
批次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批次化生产当然离不开激素的辅助,在台湾,批次化猪场母猪的集中发情率在90%左右。而国外发情率在90%到95%之间。在国内,据我所服务的猪场了解,实行批次化生产后,断奶母猪集中发情率在85%到95%之间。
批次化管理是规模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举措
批次化管理是当前规模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举措,全进全出的猪群管理对于减轻猪场疫病效果显著,是提升母猪PSY的重要条件之一。希望更多养猪人正视自己猪场的设备条件,尽快做到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管理,早日更好提升养殖成绩,达到更进一步的提质增效。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本文旨在为广大养猪人提供批次化生产的实用解决方案,帮助大家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环境健康。欢迎广大养猪人用实际体验验证本文观点,共同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