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猪无征兆猝死,疑似病毒感染
猪只猝死原因分析
猪只猝死是养殖户面临的一大难题,其病因多种多样。猝死猪的体重大小、病程早晚均有所不同。常见猝死病因包括仔猪白肌病、哺乳仔猪口蹄疫、急性黄曲霉中毒、仔猪水肿病、猪痢疾发病初期、急性仔猪黄痢、急性猪丹毒、肠出血综合症和应激综合征等。
黄曲霉中毒
猪只食用发霉饲料后5-15天会出现症状。急性病例可能在运动中死亡,或在发病后两天内死亡。病猪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降低、后躯软弱、走路摇晃、黏膜黄染、体温正常、粪便干燥。发病后几天内死亡,或没有出现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猪丹毒
猪只表现为败血症症状,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未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病猪表现为减食、呕吐、寒战、体温突然升高达42℃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退色。若小猪得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
肠出血综合症
指猪肠道大量出血所致的突然死亡综合征。发病多见于无特异病原的猪群和瘦肉型种猪群,可发生于断奶后所有年龄的猪,但以青年后备母猪、6-9月龄的公猪和断奶后4-8周龄的猪发病率较高。呈暴发性发病,散发,病程一般很短。
应激因素诱发的猝死
应激因素是本病的诱因,尤以个别散发的6-9月龄的公猪及肥猪突然应激死亡,剖检时发现小肠出血等证实。临床上主要表现突然死亡,死猪和同群中病猪则多呈现皮肤苍白、排泄松软的带有血液的粪便或带有纤维蛋白管型粪便,其它方面正常。
猝死性应激综合征的防治方法
1、清除应激原,改进饲养管理。如猪舍要通风良好,防止湿热拥挤、忽冷忽热、噪音和搔扰。出栏前12-24小时内不饲喂或减饲,饮用口服补液盐水;注意车船运输或陆路驱逐,避免过分刺激;或在出栏运输前,对应激敏感的猪,使用抗应激素、抗应激添加剂或用氯丙嗪等镇静剂以防止发生应激现象。对热应激中暑病猪,用凉水浇头,冷水灌肠。
2、注意选育繁殖工作,对胆小神经质、难于管理、容易惊恐、皮肤易起红斑、体温升高、外观丰满的猪,多为应激敏感型,最好不要选作种用。必要时,应用现代化科技检测全血或血清CPK,以及氟烷筛选试验,进而从种猪群中将这类猪淘汰。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共同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预测与验证
根据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猪只猝死病例将得到有效控制。欢迎养殖户朋友们通过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共同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