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驱虫,防8%经济损失
作者:畜产妙手•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10
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虫种
寄生虫病已成为规模化养猪的重要疾病之一,可导致猪群骚乱不安、消瘦、流产、死亡等,经济损失可达猪场产量的8%。寄生虫病对猪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营养吸收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抵抗力下降等方面。
如何选择抗寄生虫药物
选择抗寄生虫药物时,需考虑药物性质、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同时关注寄生虫耐药性、药物残留和毒副作用。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药物敏感性不同,虫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对驱虫药反应也有差异。
科学的三维立体驱虫方式
驱虫过程中,应采用口服给药方式保持猪体内血药浓度,在寄生虫幼虫吸食血液时将其杀死。建议公母猪每3个月驱虫一次,连用7天;仔猪断奶后及45-65日龄各驱虫一次,连用7天;育肥猪进场当日、引进猪并群前隔离期间,每次连用7天。
体外喷淋与环境消毒
体外喷淋适用于蜱、疥螨等体外寄生虫,同时杀灭猪体表和环境周围的寄生虫。环境消毒可切断寄生虫传播途径,提高猪群抵抗力。驱虫后粪便应清扫干净堆积发酵、焚烧或深埋,畜舍地面、墙壁和饲槽可用5%石灰水消毒。
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为减少工厂化猪场寄生虫病发生,应做好封闭猪场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新引进种猪进行隔离检查,严禁饲养宠物,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做好本场寄生虫监测。
驱虫时常见错误
重视育肥猪驱虫而不重视母猪驱虫,认为一次大剂量用驱虫药比多次小剂量添加要好,驱虫后不清理不消毒等。正确方法为重视母猪驱虫,采用多次小剂量添加药物,驱虫后及时清理粪便和消毒。
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防治是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选择驱虫药物、制定三维立体驱虫方式、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等手段,可有效降低寄生虫病对猪场的影响,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