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动物源食品安现状严峻,需强化养殖监管与疫病防控

摘要

动物源食品安现状严峻,需强化养殖监管与疫病防控

动物源性食品原料种类繁多,涉及诸多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如饲料污染、不规范使用添加剂和药物、药物残留、动物疫病、环境及饲养管理。为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需采取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使用均衡饲料、规范用药和添加剂、强化疫病防控和监督检疫、规范加工流程、确保环境安全、实施科学防控,以提高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品质。

动物源性食品包括可食用的动物组织、蛋和奶,涵盖肉类制品、水生动物产品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动物源性食品需求日益增加,其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

然而,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苏丹红鸡蛋、瘦肉精事件、鸭舌制品含甜蜜素事件等,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造成经济损失,并损害民众健康。

本文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及防控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为食品安全防控提供参考。

1、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现状

1.1 饲料污染

饲养过程中,饲料污染是主要风险之一。饲料中污染物来源不明确,缺乏检测,存在安全隐患。

1.2 动物疾病

全球已知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100多种为人畜共患病。动物疾病,特别是隐性感染,可能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造成忽视的风险。

1.3 抗生素和添加剂的滥用

养殖业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残留和细菌耐药性问题。兽药滥用严重,影响动物源性产品品质。

1.4 药物残留

兽药滥用或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残留,影响人体健康。

1.5 饲养环境与管理

饲养环境恶劣或不达标、饲养者技术水平及管理不善,都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对策

2.1 加强对饲料质量的把控

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开发无公害饲料,杜绝使用自配或来源不明的饲料。

动物源食品安现状严峻,需强化养殖监管与疫病防控

2.2 积极应对动物疾病,及时隔离患病动物

对动物进行健康监测,隔离治疗患病动物,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2.3 控制激素和抗生素,合理使用兽药

严格控制激素和抗生素使用,制定使用计划,确保兽药使用合规。

2.4 定期检测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

在食品生产前对动物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动物体内无药物残留。

2.5 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水平,发展规模化饲养

优化饲养环境,发展规模化饲养,解决动物饲养环境问题,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3、讨论与结论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复杂,需从立法、监管、监测、国民意识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政府需建立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养殖户应落实主体责任,共同努力保障食品安全。

动物源食品安现状严峻,需强化养殖监管与疫病防控

预测:未来五年内,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科学的养殖管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5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