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基围虾养殖:淡水还是海水

最近总被问到基围虾到底该用淡水还是海水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涉及水质调控、成本投入甚至区域资源适配性。作为一个在养殖场摸爬滚打五年的“虾农”,今天想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聊聊这个话题。

基围虾养殖:淡水还是海水

淡水养殖的隐形门槛

很多人误以为淡水养虾成本低,适合新手入门,但实际并非如此。去年帮朋友改造过一个淡水虾塘,初期用井水直接灌入,结果三天内虾苗死亡率超过40%。后来检测发现,井水的钙镁离子比例失衡,导致虾壳无法正常硬化。最终通过添加氯化钙和硫酸镁调整水质,才将存活率拉回75%以上。

基围虾养殖:淡水还是海水

水质参数淡水养殖标准井水实测值
盐度(‰)0.5-1.50.3
pH值7.8-8.57.2
总硬度(mg/L)150-25080

海水养殖的隐藏优势

在沿海地区做过对比试验,同一批虾苗分养于海水池和淡化池,120天后海水组的平均体长比淡化组多出1.2厘米。更意外的是,海水池的虾青素含量高出23%,这让成品虾的市场价每斤能多卖5-8元。不过要注意的是,海水养殖需要定期监测亚硝酸盐,特别是暴雨后盐度骤降时,曾遇到过单日损耗200斤的惨痛教训。

混合养殖模式的突围

现在业内开始流行“梯度驯化法”,前期用12‰盐度水培育幼虾,60天后逐步降低至5‰。去年在漳州的示范基地测试,这种模式下的饲料转化率提升19%,而且虾壳明显更厚实,运输损耗从15%降到7%。具体操作可以参照这个方案:

养殖阶段盐度(‰)水温(℃)投喂频率
幼苗期(0-30天)10-1228-306次/日
生长期(31-60天)8-1026-284次/日
育肥期(61-90天)5-724-263次/日

区域资源决定养殖模式

在湖北潜江见过用地下卤水调配养殖用水的案例,当地氯化物含量达3500mg/L的地下水,经过稀释和微量元素添加后,养殖效果堪比天然海水。而云南部分高原地区采用循环水系统,通过生物膜技术维持水质,虽然初期设备投入需要12万元/亩,但三年内的综合收益反而比传统土池高30%。

病害防控的关键差异

淡水养殖最头疼的纤毛虫病,在盐度超过8‰的水体中发病率会下降60%。去年在湛江的对比试验显示,海水池使用益生菌制剂后,白斑病的防控效果比淡水池延长15天。但要注意高盐度环境下更容易爆发弧菌,需要搭配噬菌体使用,每周泼洒一次浓度0.5ppm的噬菌体制剂效果最佳。

每次看到新手盲目照搬养殖手册就很着急,去年有个养殖户按教科书上的标准盐度养虾,结果因为当地土壤含铁量高,水体酸化严重导致全军覆没。建议大家在确定养殖模式前,务必做三件事:检测水源离子组成、摸底本地病害流行情况、核算盐度调整的边际成本。毕竟养虾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当下条件的生存策略。

基围虾养殖:淡水还是海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4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