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创新畜牧养殖技术,有效防控肉鸡坏死性肠炎

一、流行病学

哎呀,说起这肉鸡坏死性肠炎,真是让人头疼。这病主要找上2到26周龄的小家伙们,最常见的是7天大的小鸡,一般12天就开始闹腾了,到20到25天龄的时候达到发病高峰。最易感的是2到5周龄的平养肉仔鸡。虽然发病率死亡率不算高,但有时候死亡率能高达40%呢。还有,亚临床症状型的肉用仔鸡,从23天龄开始生长速度就明显变慢,尤其是24到30天龄的,生长速度直接拉胯。而球虫病导致的肠黏膜损伤,是这病的重要推手哦。

二、临床症状

这病的小鸡表现得很懒,精神不振,闭眼嗜睡,食欲减退,还拉肚子,羽毛也变得粗乱无光,容易折断。生长发育受阻,拉的屎是黑色、灰色稀便,有时候还混有血液。有的小鸡还会和小肠球虫病一起闹腾,屎会稍微稀一点,呈柿黄色,有时候还有肉样便。病程长了,有的小鸡还会出现神经症状,比如翅腿麻痹、颤动、站不起来、瘫痪,双翅拍地,一摸就尖叫,严重的还会急性死亡。

三、病理变化

肉眼一看,病鸡的变化主要在小肠,特别是空肠和回肠,有时候盲肠也会有。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气体,是正常肠管的2到3倍;肠壁增厚,肠道表面呈灰黑色或黑绿色,还有出血斑点;肠黏膜坏死,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麸皮样坏死灶,上面还附着有疏松或致密的伪膜,看起来是黄色或绿色的。一开始病变集中在肠绒毛顶端,主要表现为上皮脱落,并伴有凝固性坏死。病程长了,病变从绒毛顶端发展到隐窝,坏死可 到黏膜下层和肌层;绒毛和上皮崩解脱落,固有层充血,淋巴细胞增多,坏死灶底部成纤维细胞增生。

四、实验室诊断

这病经常和小肠球虫病一起闹腾,容易被后者掩盖。最后的确诊,还得靠实验室诊断。 1. 取小肠受损病变部位的肠黏膜刮取物涂片,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许多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肠杆菌。 2. 无菌刮取有典型病变的肠黏膜,划线接种于葡萄糖血琼脂上,37℃厌氧培养过夜,可生成几个网形、表面光滑、隆起、淡灰色、直径2到4mm的较大菌落,菌落周围发生内区完全溶血,外区不完全溶血和脱色的双重溶血现象。挑取该菌落压片、染色、镜检发现与前述相同的细菌。 3. 挑选典型菌落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培养8到10小时后,可见明显的“爆烈发酵”现象,凝固的乳略蛋白成为多孔海绵状或分裂为数块。 4. 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青霉素类、痢菌净、链霉素高敏;对痢特灵、杆菌肽、氯霉素中敏;对复方敌菌净、土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五、鉴别诊断

1. 与溃疡性肠炎的鉴别: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菌引起,特征性病变是小肠远端及盲肠上有多处坏死和溃疡病灶,肝脏也有坏死灶。坏死性肠炎的病变主要在空肠和回肠,盲肠和肝脏少有病变。 2. 与布氏艾美尔球虫感染的鉴别:布氏艾美尔球虫感染引起的剖检病变与该病相似,但镜检粪便涂片、肠黏膜触片和肠道切片,从有无球虫存在区分这两种病。注意: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常同时发生,在生产中不必要区分。

六、防控措施

1. 饲养管理:饲养密度高可增加发病,所以饲养密度要合适;过量的应激反应易发生该病,所以应防止应激: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有利于减少发病;鸡舍垫料的质量与该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所以要重视垫料的质量。 2. 使用抗球虫药物:球虫病导致肠黏膜损伤是发生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常与球虫病同时发生,治疗时同时添加抗球虫药物可提高疗效。例如喂食多醚离子载体类药物,不但可作用于球虫,同时也能作用于该病原菌,所以能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3. 药物治疗:青霉素:雏鸡每只每次2000IU,成鸡每只每次2到3万Iu,混入饲料或饮水中喂服,每日2次,连续服用3到5天。杆菌肽:雏鸡每只每次0.6到0.7mg,青年鸡3.6到7.2mg,成年鸡7.2mg,拌料喂服,每日2到3次,连用三天。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15mg,分2次内服或拌料,每千克饲料加0.2到0.3g,连用三天。林可霉素:拌料每千克体重15到30mg,每日1次,连用3到5天。

创新畜牧养殖技术,有效防控肉鸡坏死性肠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