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十四道养殖关,精心培育健康雏鸡
作者:花农逸士•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32
各位亲爱的养殖户们,养鸡可是门大学问,从雏鸡开始,就要严守十四道关,才能培育出健康又强壮的小家伙。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十四道关,让你们的养殖之路更加顺利!
第一关:引种关
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生产目的,确定引进的鸡种和品系。选种时,要关注雏鸡的成活率、饲料利用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等重要经济性能。记住,一个鸡场不宜养过多品种,一般养一至两种较易管理。第二关:选雏关
选雏鸡时,要观察其出壳时间和外观。可以用“一看、二摸、三听”的方法鉴别雏鸡的强弱优劣。看个体大小、胎毛色彩、绒毛稀密、站立姿势活动状态;摸肥瘦、强弱、腹部大小和软硬度;听雏鸡的叫声高低。第三关:温度关
适宜的温度是育好雏鸡的关键。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晚宜高,白天宜低。刚出壳至1周龄,以30-32℃为宜,每满一周可视情况下降2~3℃,直至4周龄时降至21℃。但不要低于20℃。第四关:湿度关
第一周相对湿度为70%~75%,第二周下降到65%,第二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高,容易诱发球虫、曲霉菌病等;湿度过低,鸡舍内干燥,雏鸡绒毛发脆,脚趾干瘪。第五关:通风关
通风的目的在于排降舍内有毒气体,通人新鲜空气。一般应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平时朝南的气窗应保持敞开一扇,天气寒冷时可利用走廊或天花板上的气窗通风。第六关:光照关
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增加运动,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幼雏出壳头3 d,一般采用23或24 h的光照,强度为10.76 LX,即0.37 m2有光源1 W。第四天以后每平方米1 W。夜间可不定时地停止光照,锻炼雏鸡对黑暗的适应能力。第七关:分群关
雏鸡分群饲养可避免强欺弱、大欺小、公欺母以及出现生长发育不一致的现象。一般2周龄内每群以300只雏鸡为宜,以后可合为500只一群。最好能按品种、品系、强弱、大小、性别分群。第八关:饮水关
雏鸡在开食之前或开食时必须饮水,才能取得最好的育雏效果。前3 d最好饮8%的糖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促进卵黄消化。3 d后改饮温水,并保持清洁卫生。第九关:开食关
开食的时间要根据雏鸡的生理机能而定。出壳早的鸡,一般在出壳后24 h就可食;出壳迟的鸡,以出壳后36~48 h开食为宜。开食的饲料以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容易消化、适口性强、便于啄食为宜。第十关:密度关
根据品种、季节、性别、鸡舍结构、通风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原则是: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小些,常以200~300只为宜。第十一关:休息关
雏鸡胆小体弱,最怕惊吓。在育雏期间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鸡吃饱喝足休息好,以发挥鸡的最大生长性能。第十二关:运动关
适当的运动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雏鸡1周龄后,只要气温正常,无风而有阳光,就可放出室外,让其尽早接受阳光,增加运动。第十三关:断喙关
断喙是为了防止鸡在采食时抛损饲料和啄羽、啄肛、啄趾等恶癖。一般选择在6~9日龄进行。第十四关:防病关
防病是育好雏鸡的重要保证。每次喂后要将食具冲洗干净并用消毒剂消毒,平时搞好育雏室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对雏鸡还应定期防疫,发现疫情,及时诊断,及时扑灭。 起来,这十四道关是养殖雏鸡的关键。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这些关进行操作,相信一定能培育出健康又强壮的小鸡,为自己的养殖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