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畜牧养殖换季通风管理,需关注舍内温度、湿度控制

秋雨绵绵,外界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加,湿度降低,风冷效应越来越明显。此时的鸡舍通风管理尤为重要。

畜牧养殖换季通风管理,需关注舍内温度、湿度控制

通风过大极易造成鸡群出现冷应激反应,通风过小,容易造舍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粉尘、料沫、羽毛碎屑等无法正常排出。这些情况极易诱发鸡群感冒,腹泻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通风管理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关注三个重要时刻

1、关注白天最高温度

下午13:00-14:00是全天温度最高的时候,风机开启数量最多。秋季与夏季相比湿度降低,风冷效应明显,因此要关注此时鸡群的体感温度是否过低。可以在夏季通风模式的基础上提高风机的开启温度,避免鸡群体感温度过低。在通风模式上,从纵向模式向混合模式逐渐过渡。

2、关注夜间最低温度

凌晨3:00-5:00是全天温度最低的时候,通风以保温为主,通风不畅易造成空气质量差,刺激呼吸道黏膜。此时要关注鸡舍的通风量能够满足鸡只需要,一般控制到适宜呼吸量的1.5-2倍之间。另外,还要关注鸡舍是否有刺鼻的氨气味,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关注特殊天气,如突降秋雨,温度急剧下降

外界气温骤降,直接造成舍温下降,鸡群的产蛋情况也会因此出现波动。通过多次的试验测试,在突然降温的情况下,通过牺牲空气质量来保证鸡舍温度,可以有效减缓冷应激的影响。具体的操作如下:

  1. 进入秋季后,鸡舍的温度开始有计划的每周下调0.2-0.3度,让鸡群逐渐适应低温气候;
  2. 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未来2-3天要出现剧烈降温,舍温暂缓下调,等降温过后再执行;
  3. 在夜间降温前将目标温度提高0.3-0.5度,以此来降低通风量,保证舍温,待温度回升后再降目标温度调整回来。

二、关注三项管理

1、预案管理

围绕以减小昼夜温差为核心的目标,制定预案:

畜牧养殖换季通风管理,需关注舍内温度、湿度控制

  1. 随着湿度的下降,逐级上调风机开启的温度;
  2. 当最高温度低于26度时,进入混合通风模式;
  3. 当小窗进风面积可以满足白天最大进风量时,进入横向通风模式;
  4. 关注控制最低温度的级别,为避免剧烈降温的影响,下一级别低0.5-1度启动。

2、现场管理

人体感觉

  1. 异味:一般以进入鸡舍不憋闷,不刺鼻,不呛眼,无明显异味;
  2. 体感温度:上层鸡笼感觉不到冷风为好,走道的风速感受不到冷意为适宜;
  3. 粉尘:鸡舍内粉尘含量低,以从鸡舍前端可以看到鸡舍后端的风机为适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空气卫生的采样监测。

鸡群状态

  1. 热应激:观察鸡只是否有张口呼吸、扎翅膀等热应激反应;
  2. 冷应激:炸毛、缩脖、流鼻涕、粪便变稀不成团;
  3. 通风量不足:红眼、赖鸡增多等。

剖检表现

畜牧养殖换季通风管理,需关注舍内温度、湿度控制

  1. 通风不足:肺淤血,口腔黏液、气管充血和黏液增多。
  2. 通风过大:鼻窦黏液增多、糊肛、剖开肠道能闻的难闻的臭味。

3、数据管理

通风数据

  1. 体感温度:核算每个通风级别的体感温度;
  2. 静压:秋冬换季12-16帕,冬季16-20帕;
  3. 昼夜温差:换季6℃,冬季3℃;
  4. 通风量:冬季最冷时期,夜间保证鸡群最小呼吸量。

生产数据

  1. 日耗料变化:在换季中日耗料的变化,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日耗料小幅度上升;
  2. 体重蛋重变化:日耗料的变化直接反应在体重和蛋重的变化,正常情况蛋重会有1-2克的增加,如蛋重不增反降,就需要结合鸡群的现场管理,查找问题;
  3. 亚健康鸡数量和类型:通风不良或冷风吹鸡会导致局部的亚健康鸡数量增多,结合现场管理发现的亚健康鸡类型,判断下一步通风调整的风向;
  4. 死鸡数量、位置和类型:剖检症状可以反映通风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死亡鸡只的位置判断,是局部通风出现问题,还是整体通风出现问题。

三、坐堂兽医提示

秋冬换季,养殖朋友需要通过三项关注和三项管理相结合,来平衡通风换气与保温的关系,减轻气候变化引起的鸡群不适,保证鸡群稳定。

来源:智慧蛋鸡,作者:刘峰。如有转载,请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