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矮樱扦插的最佳时间和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紫叶矮樱扦插概述
紫叶矮樱, 作为一种深受喜爱的园林绿化树种,因其独特的叶色和优美的树形,在园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扦插,作为繁殖紫叶矮樱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成本较低,而且繁殖速度快,成活率也较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紫叶矮樱扦插的最佳时间和具体方法。
插条选择与处理
选择健康的紫叶矮樱插条是扦插成功的关键。通常,我们会选择树龄在2-3年之间,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母树。在深秋落叶后从母树上剪取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这些枝条应粗壮、芽饱满,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剪取的枝条长度一般在25至45厘米,并按100到150支打捆,用湿沙埋入贮藏。
在扦插前,我们需要对插条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是将插条基部浸入5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0至26小时。浸泡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插条的粗细进行调整。
扦插前的准备
在扦插前, 先将刚剪下的或贮藏在湿沙中的枝条,剪去细弱枝和失水干缩部分。然后自下而上,将长枝条剪成长15至18厘米,有5至8个芽的插穗。插穗下端近芽处剪成马蹄形光滑斜面以增加形成层与土壤的接触面利于生根。插穗上端距芽眼0.8至1厘米处剪齐成平面。
插穗剪好后应马上将其下端斜面浸入清水中浸泡15至20小时使插条充分吸足水。接着,将截取好的插穗基部放入速生根1000倍液中,蘸12秒后取出晾干待插。
扦插方法与技巧
将处理好的插穗斜面向下插入土中, 株行距为6厘米×8厘米,上端的芽露出地面0.5至1厘米。扦插后马上放水浇灌,必须以水全部灌透为止,利于插穗与土壤接合紧密。待地面稍干后用双层薄地膜覆盖保墒。
一边,在畦面上搭建1米高与畦面同宽的厚塑料小拱棚,可以覆草帘或苇帘,以利保温御寒。
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必须做好遮光,光照度以30%左右为宜。苗床有地膜和小拱棚的可保持长时间不必灌水,如地膜下土壤干燥,再沿畦沟灌1次水。温度最好控制在16至25℃之间,湿度在80%左右。
最低温度降至零下5℃时 应在拱棚外加草帘防冻保温;最低气温升至0℃后白天揭开草帘,夜晚放下草帘;最低温度达到5℃以上时白天应打开拱棚,适当放风,防高温灼伤幼苗。
为防止基质和插穗产生霉菌,要定期喷洒防菌类药物,如优乐静、绿盾等。3月初, 幼苗高3至5厘米时根系基本形成,幼根可长到1至3厘米,白天揭开地膜通风练苗,随幼苗生长逐渐加大通风量。
3月中下旬至4月初,注意保持苗床潮湿。4月中旬揭去棚膜,及时施肥、除草、浇水。此时移植上盆,最好移植到简易的薄壁软塑料盆中,盆中的土壤要压实以便定植时盆中的土能成坨。遮阴、浇水,置于阴棚下1周后可定植。
紫叶矮樱扦插虽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成活率还是相当高的。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紫叶矮樱的扦插过程中取得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