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草种植技术要点有哪些?如何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 被誉为“牧草之王”,因其营养价值高、产量稳定,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这个。那么如何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呢?
一、 紫花苜蓿的特征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米左右,茎直立或斜生,表面光滑,叶片为羽状三出复叶。花为紫色,簇生,荚果螺旋型,每荚含有2-8粒种子。了解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种植和管理。
二、 紫花苜蓿的生长习性
紫花苜蓿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半湿润以及半干燥的气候,适宜在疏松、干燥、高钙且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长。其耐寒性较好,但不耐高温。在年降雨量为300-800mm,无霜期超过一百天的地区仍可种植。
由于紫花苜蓿的幼苗生长较慢,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虫害、杂草以及恶劣环境等的影响。特别是在经常降水的地区,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和生长。所以呢,当出现土壤板结时应及时破板,确保紫花苜蓿顺利度过幼苗期。
三、 紫花苜蓿种植方法
种子处理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播种前应采用刮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播种用量种子田7.5~15kg每公顷,草地15~22.5kg每公顷。干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区,播种量提高20%~50%。
播种期一般分为春播、夏播、秋播。温度在5-6°C之间,种子即可发芽,适宜生长温度是25°C,所以呢大多在四月初或者七月开始播种。
苗期管理出苗后最大的威胁是杂草,严重的会造成种植失败。为避免杂草危害,应中耕除草2-3次并注意苜蓿病虫害、蚜虫以及锈病危害的防治。
四、水肥管理
紫花苜蓿的适应性较好,喜好温暖、半湿润以及半干燥的气候。在耕地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5~2吨,氮肥5-6千克,磷酸二胺15~18千克。在刈割后需及时结合下雨或者灌水对植株进行追肥,主要采用磷钾复合肥。
五、收割收获
紫花苜蓿的生长年限一般为10年,播种后的2-5年为盛产期。初花期可作为收割期。对旱地种植而言,每年收割两茬、水地三茬为宜。收割时一般留茬3-5cm。秋天的再说说一次收割应选择在生长周期结束的前20-30天 一边为保证根部养分以及冬季的越冬和春季的发芽,应留茬5cm左右。
通过以上种植技术要点的实施,相信您能够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