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种植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技术要点和收获周期是怎样的
黄芩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
黄芩,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黄芩的种植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技术要点呢?先说说我们要关注的是土壤和水分管理。
土壤与水分管理
土壤是黄芩生长的基础。它喜欢质地柔嫩、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土层不宜过薄,深层壤土更有利于其生长。在幼苗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现蕾后则需要控水至50%。而追肥则是分三次进行:返青期施尿素10kg/亩, 现蕾期追加磷钾复合肥15kg,膨根期补充硫酸钾8kg。采用滴灌系统可以提升水肥利用率30%以上。
黄芩的种植条件与收获周期
黄芩的种植条件
李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黄芩种植经验的农民, 他告诉我们:“这几年黄芩的市场行情还不错,需求是一直在增长的。想在黄芩种植市场分一杯羹的朋友,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在水利条件好的地区,一般在春分节前后播种最为适宜。”
黄芩的种植方法
黄芩是一种唇形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一般时候,第一年种植,第二年就可以收获。在整地施方面土壤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需要注意的是前茬作物以类、小、玉米等为宜,忌种植。
黄芩的收获周期
优化栽培方案,到头来提升药材商品等级和市场竞争力。黄芩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是:重点防治根腐病和叶枯病,实行三年轮作制度。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蚜虫爆发时喷洒10%吡虫啉2000倍液。建议设置防虫网隔离带,生物防治可引入瓢虫等天敌。
黄芩种植的具体步骤
播种与育苗
黄芩喜温暖, 耐严寒,地下部可忍受-30℃的低温;耐旱怕涝,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区种植,生长不良,容易引起烂根。春播采用方式,3月下旬地温达12℃时条播,行距30cm覆土1cm。育苗移栽可提前60天温室催芽,5-6片真叶时带土定植,亩保苗2.5万株。高垄栽培配合黑色地膜覆盖,能有效抑制杂草并提升地温。
施肥与水分管理
黄芩种植采用直播为最佳,可以获得高产和高质量。追肥:黄芩次年收获的待植株枯萎后于行间开沟每亩追施腐熟厩肥2000公斤、 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5公斤、草木灰150公斤,然后覆土盖平。
采收与晾晒
春播次年秋季采收,秋播需满18个月生长周期。最佳采收期为叶片枯黄后15天此时黄芩苷含量达峰值。采用专用起根机挖掘,避免断根损失,鲜根亩产可达800-1200kg,晾晒后折干率约30%。
黄芩种植需要关注土壤与水分管理、选择合适的种植条件、掌握科学的播种与育苗方法、进行合理的施肥与水分管理,以及适时采收与晾晒。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要点,才能在黄芩种植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