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是由哪些病原菌引起的,具体成因是什么
作者:稻香丰年•更新时间:14小时前•阅读0
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及成因分析
玉米穗腐病, 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么这种病害究竟是由哪些病原菌引起的呢?具体成因又是什么呢?
玉米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包括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核孢菌等近20多种霉菌。这些病原菌在温暖潮湿、高温多雨、土壤湿度大的环境下容易侵染玉米植株,导致穗腐病的发生。
玉米穗腐病是由哪些病原菌引起的,具体成因是什么
玉米穗腐病的主要成因
品种因素如果果穗直立, 花丝多,苞叶长而厚,籽粒排列紧密,穗轴含水量高,水分散失慢的玉米品种更易感病。相反,如果果穗花丝少,苞叶薄、不开裂,收获前成熟下垂的品种,其雨水不易淋入,抗病性好。
气候因素穗腐病发生程度与生长季降水量呈正相关。生长季降水量高有利于病原菌的扩散和蔓延,从而使穗腐病加重,降水量小则发病轻。
土壤因素秸秆、穗轴、根茬是玉米穗腐病病菌越冬存活的有利场所。未处理的秸秆提供了翌年植株的侵染源,导致玉米穗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和加重。
害虫因素害虫活动有助于玉米穗腐病菌的侵染。为从空中传播而来的真菌分生孢子和菌丝提供感染机会,通过生长、繁殖继而侵染正在生长的玉米籽粒。国内玉米穗腐病的害虫主要是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
种植管理部分品种感病严重,特别是高赖氨酸玉米和糯质、甜质及结构疏松的粉质型玉米。还有啊, 对种植的密度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肥料施用单一,容易造成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气性差,从而为病虫害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收割因素很多地区大部分种植户都将玉米提前收割, 提前收割的玉米中含水量较大,又没有及时晾晒极易造成玉米的腐烂和发病。
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要想有效防治,必须从品种选择、气候适应、土壤管理、害虫防治、种植管理和收割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率,确保玉米产量和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