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防治中,菌核病防控技术要点有哪些具体措施
作者:茶乡韵士•更新时间:14小时前•阅读0
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与危害
向日葵菌核病, 又称白腐病或烂盘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selerotiorumdeBary引起的病害。这种病害不仅对向日葵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侵害大豆、油菜、芝麻、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菌核病会导致向日葵植株萎蔫、叶片黄化,严重时甚至整株枯萎,对产量和品质产生极大影响。
菌核病防控技术要点
为了有效防控向日葵菌核病, 我们可以采用“防范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结合物理、化学、农艺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将菌核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保障向日葵优质高产。
向日葵菌核病防治中,菌核病防控技术要点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 合理轮作
菌核病菌在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中越冬,所以呢轮作是防范菌核病的重要措施。建议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实行3年轮作制度,减少菌源积累。
二、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撒施2kg,与细土30kg混合均匀,可有效抑制菌核萌发。
三、 药剂防治
在向日葵生长过程中,根据病情发生情况,适时喷洒杀菌剂。现蕾前期, 使用50%托布津WP 800-1000倍液喷雾,重点处理茎基部;花期关键期,使用40%纹枯利SC 1000倍液重点喷洒花盘背面;全程防护,使用50%速克灵WP 500倍液间隔7-10天喷雾。
四、 加强栽培管理
控制浇水,避免田间湿度过高;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氮肥用量控制在15kg/亩以下;花期后及时清除残花败叶,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
五、 物理防治
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控制田间湿度,控制在75%以下;盆栽推荐底部渗灌法。
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从土壤处理、药剂防治、栽培管理到物理防治,全方位进行。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有效降低菌核病的发生率,保障向日葵的优质高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