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发黄可能是缺水、病虫害或土壤问题导致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苗期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只是,不少种植户在玉米苗期常遇到发黄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影响产量。那么,玉米苗发黄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玉米苗发黄, 应考虑是否是缺水所致。在干旱或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玉米苗会出现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等现象。豫东区域等干旱地区,田间墒情较差,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2.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苗枯病 | 叶片发黄干枯,边缘焦枯 | 用恶霉灵+叶面肥喷施玉米基部 |
叶斑病、炭疽病 | 叶片出现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 | 及时使用化学药剂喷雾 |
棉铃虫、金针虫等 | 叶片发黄干枯,根系受损 | 使用杀虫剂喷施或灌根 |
土壤问题也是导致玉米苗发黄的重要原因。土壤养分不足、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土壤板结等都会影响玉米苗的正常生长。针对土壤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施肥,补充土壤养分。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
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其适宜玉米生长。
4. 间苗、定苗不及时玉米出苗后,应在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亩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按照栽培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
玉米为锌敏感作物,缺锌会出现白花苗,看似玉米苗黄。一般锌肥以基施为好;若生长期发现缺锌,可于苗期每亩用1-2kg硫酸锌拌细土10-15kg,条施或穴施;或用0.1%硫酸锌溶液在苗期至拔节期间隔7天连续喷施两次,亩用肥液60kg。
6. 干旱或过涝长期的干旱导致玉米萎黄,过涝也会造成植株羸弱发黄。对于水渍苗,应加强田间排水,确保土壤水分适宜。
播种前或播种后浇水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而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苗期发黄。水渍苗玉米苗期往往正逢雨季,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或小麦收割时辗压处积水,造成苗黄。
玉米苗发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只有科学管理,才能确保玉米苗健康成长,提高产量。
以玉米苗发黄可能是缺水、病虫害或土壤问题导致。为起点,随后迈向玉米苗黄化:探析成因与应对策略的新阶段。
玉米苗黄化问题初探在播种时每亩施入3千克的磷酸二铵,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发黄。此外,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农民做了解释,长势好的几垅因为焚烧秸秆产生草木灰,而且燃烧不完全的秸秆残留在田间,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使根系发育良好,而未燃烧秸秆的几垅严重短少有机质,而且土壤颗粒…
干旱与缺水:黄化根源之一 土壤问题:影响黄化的隐形杀手近日下乡到田间地头查看了玉米苗情,玉米苗生长的参差不齐,有的地块玉米苗长的非常弱小,通过认真查看对比,发现是黄苗病的危害。对此,我走访了农户,农民有的认为是种子原因,有的认为是化肥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土地的因素……通过调查发现使用一样的化肥不一样的地块有长势正常的,有黄苗的,同一…
综合管理:从源头遏制黄化相信不少玉米种植户朋友都有遇到过玉米苗发黄的情况,其实导致玉米苗发黄的原因有很多种,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及及时补救。下面咱们就来一起了解下。
如果苗期遇到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玉米苗枯病的发生和流行。苗枯病多在二三叶期开始发病,病苗叶片发黄干枯,边缘焦枯,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干枯;根毛较少,根系变褐发育不良,造成黄苗弱苗。注意在发病初期用恶霉灵+叶面肥喷施玉米基部。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黄化防治玉米苗黄化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农民朋友们的辛勤付出,更需要科技的助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苗黄化问题将得到有效遏制,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