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子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疑似霜霉病
白菜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只是,在种植过程中,白菜子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的情况让不少菜农头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防治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子叶期发病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严重时茎及叶柄上也产生白霉,苗、叶枯死。
寄生霜霉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十字花科蔬菜上或者在种子中越冬,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繁殖。当温度达到16℃左右且相对湿度90%以上时,孢子囊可顺利侵入白菜引发霜霉病。
防治时期 | 具体方法 |
---|---|
发病初期 | 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同时,还可以选择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子叶期 | 叶背出现白色霉层时,及时喷洒防治药剂。 |
成株期 | 叶正面出现病斑时,同样要及时喷洒防治药剂。 |
1. 选择抗病品种,如秦白2号等。抗病毒病的大白菜品种一般也抗霜霉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2. 深翻土壤,收获后要及时早深翻进行高温暴晒于晒死病虫,疏松土壤。深翻要40公分以上,翻地时间不能晚于定植前20天。
3. 采用高畦种植,结合土壤墒情起垄,一般不粘手为宜。起垄时两垄中心间距1m,垄沟宽0.3m,深0.15m。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3000kg和高磷高钾复合肥100kg加免深耕2kg。
4.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度的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后晾干后播种,或者是使用50%的代森铵水剂2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清洗晾干后播种即可。
白菜霜霉病是影响白菜产量的重要病害,菜农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种植管理、及时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白菜霜霉病的发生,保障白菜的产量和品质。
在春季,我国广大菜农忙碌在田间地头,希望收获丰收的喜悦。只是,一种名为白菜霜霉病的病害,却时常给种植户带来困扰。这种病害不仅影响白菜的生长,严重时还能导致减产,给菜农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了解白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对于保障春季蔬菜种植的稳定产量至关重要。
选择抗病品种如秦白2号等,这些品种对霜霉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度的温水浸种20分钟,或使用50%的代森铵水剂2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清洗晾干后播种。
土壤管理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壤,进行高温暴晒,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合理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3000kg和高磷高钾复合肥100kg,加免深耕2kg。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位于我国某地的菜农张大哥,今年种植了10亩白菜。在春季,他发现白菜出现了霜霉病的症状。经过了解和尝试,张大哥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他严格按照用药指导进行操作,并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白菜霜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白菜产量达到了预期,张大哥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因为白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应加强白菜霜霉病的研究,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环保的防治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加强菜农的培训,提高菜农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共同保障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