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评估:关注安全性、环境影响及社会经济影响
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转基因大豆已成为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对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豆原产于中国,拥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大豆产业发展迅速,但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和生态安全的担忧。
抗除草剂大豆MON89788为MON87701×MON89788的合成部分之一,这是整个文件里唯一盖有公章的安全证书,而MON87701的审核证书和MON87701×MON89788的证书并没有出示。尽管如此,农业部官方网站资料显示IntactaRR2Pro就是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乌拉圭农业部为孟山都抗草甘膦及抗虫大豆IntactaRR2Pro的登记批准征集公众意见。
中国近年来转基因大豆进口激增,因此转基因大豆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目前大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可以评估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时间上的验证。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有人质疑农业部“闪电”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依据的是农业部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函,该函显示,至少在今年5月20日前农业部未收到过IntactaRR2Pro大豆安全证书的申请。
另外,一份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显示,2010年12月30日,农业部给抗除草剂大豆MON89788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有效期为2011年8月29日至2014年8月29日。
年份 | 批准产品 | 有效期 |
---|---|---|
2010年12月30日 | 抗除草剂大豆MON89788 | 2011年8月29日至2014年8月29日 |
7月3日,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基因安全管理处处长李宁做客人民网正式对本报说法作出回应。李宁说,对进口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安全管理是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进行管理的,“并非闪电批准”,也不是“秘密进行”。农业部非常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对于涉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信息公开,也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的。
事实上,美国官方证券管理部门的注册文件显示:IntactaRR2Pro为享有产权的正式名称,孟山都公司发布新闻公告均称其产品名称就是“IntactaRR2”。在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后,孟山都公司公布了获得中国农业部审核批准的产品列单,用的名称也是“IntactaRR2”,且明确说明“IntactaRR2”转基因大豆就是“MON87701×MON89788”。
“此外,该文件的小组核准意见中只有‘同意’孟山都公司研究报告的内容,没有该审核小组自己的验证报告。”该学者说。
7月2日,农业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包括这次批准的三种转基因大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资料”。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基因安全管理处处长李宁表示:“其安全评价第一次申请是在2010年,评审历时三年,不存在‘闪电获批’的情形”。
李宁表示,“大家已经知道,农业部批准的3个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大豆分别为:抗除草剂大豆CV127、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
李宁表示,当时是收到了一个要求公开转基因大豆IntactaRR2Pro安全评价资料的申请。“收到了以后,我们与已经受理的安全评价项目进行认真地核对,反复地核对,没有发现与申请信息公开名称一致的项目。因此,告知申请人这个信息是不存在的。”
其中,MON87701×MON89788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资料显示,孟山都远东公司曾于2010年10月向农业部提交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农业部对此进行了批复,批复文件编号为安基安办字2010-F148,批复文件称孟山都“未提供农业部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检测报告”等在内的多份报告。
针对转基因大豆评估:关注安全性、环境影响及社会经济影响的观点结束,现在看转基因大豆应用案例解析。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应用引起了广泛争议。一方面,该品种具有抗虫、耐除草剂等优良性状,有助于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其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对田间非靶标节肢动物的潜在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与土壤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转基因大豆对土壤中非靶标微生物的影响是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因此,在推广转基因大豆的过程中,应关注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转基因大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其应用前景仍然广阔。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防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