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气泡病是因鳙鱼体内气泡过多导致的疾病
鳙鱼气泡病,这一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症,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鳙鱼气泡病的成因、症状以及防治策略。
序号 | 成因 | 描述 |
---|---|---|
1 | 高水温 | 水温过高,水中溶解气体饱和量低,当水温升高时,水中原有溶解气体就变得过饱和而引起气泡病。 |
2 | 藻类光合作用旺盛 | 当水中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藻类光合作用旺盛,导致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饱和。 |
3 | 水质恶化 | 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 |
体表出现气泡,常由气泡浮力浮于水面,很难向下游入水中。
因反复向下挣扎,体力耗竭而死。
主要危害鳙鱼夏花,且个体越小越易犯病,严重时可导致全部死亡。
病体感到不舒服,在水面无力游动,不久在皮肤、鳃、鳍、眼睛、附肢及体内各器官组织内出现气泡。
为了有效防治鳙鱼气泡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饵,防止水质恶化。
适当提高水体pH和水体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发病时,每亩用4~6千克食盐全池泼洒。
四、案例分析在大连某养殖场,曾发生20多斤重的鲢、鳙鱼因患气泡病死亡的事件。越冬期间发生气泡病的原因是经多年的养殖,淤泥过多或水质过肥的池塘,大量的甲烷、氨氮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池水中富积,水体中冒出大量气泡,从而使鱼得气泡病。
在水产养殖行业,鳙鱼作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其气泡病的治理一直是养殖户关注的焦点。气泡病,顾名思义,是因为水中的气体过饱和而导致的疾病,尤其在夏季高温时更为常见。以下我们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详细剖析气泡病的治理策略。
某养殖场位于我国东北部,主要养殖鳙鱼。在某一年夏季,该养殖场突发气泡病,导致鳙鱼大量死亡,损失惨重。
2.1 日常管理与水质调控①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饵,防止水质恶化; ②适当提高水体pH和水体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③发病时,每亩用4~6千克食盐全池泼洒。
气泡病易发生于夏季高水温期,死亡率一般低于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鱼苗100%的死亡率。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1.高水温。水温过高,水中溶解气体饱和量低,当水温升高时,水中原有溶解气体就变得过饱和而引起气泡病。2.藻类光合作用旺盛。当水中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
2.3 预防措施鳙鱼气泡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气泡病对苗种的成活率影响很大,能够导致鱼苗直接或间接死亡,主要发生在晴天下午。1、温度回升,池...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该养殖场成功控制了气泡病,鳙鱼成活率逐渐恢复。此次案例表明,通过日常管理、水质调控、诊疗救治和预防措施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治理鳙鱼气泡病。
四、未来展望气泡病作为水产养殖中的一大难题,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其发病原因和治理策略,提高养殖户的防治意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