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大黄鱼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大黄鱼养殖产业

大黄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产业在我国渔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大黄鱼白斑病这一常见病害,却严重威胁着大黄鱼的养殖产业。

大黄鱼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大黄鱼养殖产业
大黄鱼白斑病的症状

大黄鱼白斑病的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大量小白点,俗称“白点病”。这些小白点是由一种名为石斑瓣体虫的纤毛虫引起的。病情严重时,鱼体表面会出现白色薄膜,鱼体呼吸困难,游动缓慢,甚至漂浮于水面。此外,白斑病还会导致鱼体烂鳃、烂皮,严重时会引起成批死亡。

措施 具体操作
淡水浸洗 用淡水浸洗病鱼2~4分钟,可杀死病原体。
硫酸铜浸洗 ②用2×0.000001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连洗2~3天。
对症下药 发病时要对症下药,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连续使用一种抗生素一般不超过5天,以免产生抗药性。

以上几种是大黄鱼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另外还有营养性疾病、性早熟等疾病。经过近年来的治疗实践,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引进健康的大黄鱼苗种,避免引入病原体。

加强鱼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为贯彻《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防止今年水产养殖生产暴发大规模病害和疫情,确保水产养殖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5月21日,福建宁德市水技站、福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培训。

白点病是由一种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纤毛虫引起,这种虫对海水养殖业危害巨大。海水养殖业——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因为人工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高、网箱布局不合理以及罗源湾养殖环境变化,导致养殖病害频繁发生,限制了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发展。

大黄鱼白斑病是危害大黄鱼最严重且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尤其在高密度暂养池和网箱疾病防治常见。此病蔓延快,严重时在3~4天可使全池鱼全军覆灭。

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鳃等处,鱼体布满肉眼可见的小白点,俗称白点病,虫体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烂鳃、烂皮,病鱼漂浮水面,可引起成批死亡,对苗种危害尤为严重,特别是苗种培育阶段更易感染。水泥池、池塘和网箱养殖的海水鱼都可受感染。

流行: 该病是大黄鱼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星级:2 页大黄鱼养殖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

在网箱中与单殖吸虫形成并发症,感染率高达90%,死亡率达50%以上。此病流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和浙江等地,以夏季最流行。

百度百科-大黄鱼。中期鱼体体表、鳃、鳍等感染部位出现小白点增多、体表分泌的粘液增多,体表寄生处表皮充血、鳃组织贫血,紧接着迅速传染,很快整个网箱甚至整个养殖区域的大黄鱼都会受感染,严重时鱼体表皮覆盖白色薄膜,这是...

刺激隐核虫病,白点病,症状体表出现大量小白点,严重时鱼体覆盖有一层白色薄膜,由于虫体的破坏会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从而造成鱼体表皮发炎,坏死,鳞片易于脱落,鳍条腐烂,裂开,寄生鳃部时,破坏鳃片,感染上细菌后,会引起烂鳃现象,虫体侵袭鱼的眼角膜。

取白色结节显微镜检,可见很多椭圆形的棕褐色包被物,为细菌菌落外包的纤维组织、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图1大黄鱼中苗内脏白点病,体表正常,脾脏、肾脏均有大量白色结节,大小不等,形似圆形。图2大黄鱼小苗内脏白点病,病鱼体表溃疡,肝脏失血变白,布满白色结节,脾脏肿大,有白色结节。图3大黄鱼内脏白...

在福建宁德,大黄鱼的养殖已经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只是,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一种名为白斑病的疾病开始成为渔民们心中的噩梦。这种疾病主要侵害大黄鱼的体表和鳃部,导致鱼体布满白色斑点,严重时甚至引起呼吸困难,最终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疾病爆发:养殖环境的恶化
大黄鱼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大黄鱼养殖产业
解决方案:硫酸铜浸洗与淡水处理

为了应对白斑病的威胁,渔民们开始尝试各种治疗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2×0.000001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连续进行2至3天。此外,淡水浸洗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病鱼仅需在淡水中浸洗2至4分钟即可杀死病原体。这种方法在赤点石鱼上也得到了验证,无论在静止还是流动的淡水中,都能有效地保护鱼体免受白斑病的侵害。

综合防治:对症下药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除了物理治疗方法外,对症下药也是关键。治疗过程中,渔民们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一般而言,连续使用一种抗生素不超过5天,以防止产生抗药性。同时,症状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鳃等处,因此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这些部位。

面对白斑病的威胁,渔民们期待着技术的进步和养殖环境的改善。因为对白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未来大黄鱼的养殖将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同时,政府和水产科研机构也在积极投入资源,以期降低白斑病对大黄鱼养殖的威胁,保障渔民的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