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技术、市场、环境等多重挑战
“别看这些癞蛤蟆,好比我的‘摇钱树’。”永康市象珠镇派溪吕村后塔塘山后的荒山野岭上,10月6日上午,当地农民胡松初说,养癞蛤蟆也能赚钱。
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想了解蟾衣,蟾酥回收问题,关于蟾蜍养殖相关问题,请用几分钟时间看完下面的介绍,我相信大家认真看完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蟾蜍养殖市场前景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动物,它不但是捕食害虫的农业卫士,而且集药用,保健,美食于一身,因而被誉为"蟾宝",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动物,蟾蜍皮肤腺耳后腺分泌出的白色浆液,都可加工成名贵中药蟾酥,除此之外,蟾蜍还可加工成干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传统名贵中药材,蟾蜍自行蜕下来的一层薄薄的蟾衣也称蟾壳,具有清热解毒
由于现在农林牧副渔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致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使蟾蜍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成趋势。虽然蟾蜍遍布全国各地,但目前掌握蟾衣采集技术的人还比较少,加上蟾衣独特的医疗效果,因此在各大药材市场十分抢手。
指标 | 数据 |
---|---|
蟾衣市场价 | 每公斤7000-10000元 |
蟾酥市场价 | 每公斤1200-1500元 |
蟾油市场价 | 每公斤400-600元 |
蟾皮市场价 | 15-30元 |
蟾蜍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适合在靠近池塘或水沟的地方建立养殖场。因为蟾蜍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对蟾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确保周围有杂草和水源可以为蟾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蟾蜍在蜕皮之前是有特征的,背部高高拱起,身上像被雨淋过一样,湿漉漉的。如果这时不采集,就会前功尽弃。”胡松初说。
蟾蜍全身是宝,蟾酥是从它的耳后腺和皮肤腺中采集分泌的白色乳浆加工而成的,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据医学分析,蟾酥含有蟾蜍毒素、精氨酸和淄体类等物质,具有强心镇痛、兴奋通窍、利尿解毒、抗癌等功能,它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等几十种中成药材的主要原料,在国际医药市场倍受青睬。近年国内外对蟾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一再上扬,已由前年每公斤3000元,上涨到每公斤5000元,在国内蟾蜍收购量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23%,满足出口量的50%,可见其价格仍有上涨的趋势。
蟾蜍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雌性蟾蜍能产卵五六千粒。经过3年多的养殖和繁衍,胡初松养殖的蟾蜍已超过10万只。
蟾蜍的养殖和加工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前景广阔的新型养殖业。蟾蜍养殖投资及产值,利润分析。一、成本:1. 原料:100克蟾蜍1000只,......
在胡松初的屋外,挂着一个“金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牌子。原来,胡松初因为手指残疾,自创办蟾蜍养殖场开始,就得到了市残联的支持和帮助。“正因为有了残联的支持,我办养殖场才更有信心和底气。”胡松初说。
养殖基地里,有一间铺满黄沙的小屋。胡松初笑称,这是他模拟的沙滩,专为甲鱼准备。从5月份甲鱼产蛋期开始,每隔一周,胡松初就拿着小铲子,将藏在沙中的甲鱼蛋取出,再拿回家里进行孵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胡松初掌握了一整套蟾蜍取衣和蟾酥提取技术。人工取蟾衣时间都在半夜,最多时一个晚上可取200多张蟾衣。
3年前,53岁的胡松初承租了一片地,租期15年,总面积100亩。
2008年,胡松初到北京学养殖蟾蜍的技术,还从浦江引进了200多只小蟾蜍。“这是我二次创业,我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胡松初说。
但蟾蜍蜕下的皮往往在被人们发现之前就被自己吃掉了,因此蟾蜍虽遍布全国各地,但想要熟练掌握蟾酥、蟾衣的采集加工技术并非容易,所以市场上的蟾衣和蟾酥供不应求,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据统计:市场上蟾衣和蟾酥平均价格呈上涨趋势,蟾衣和蟾酥的质量越好,收购价格相对会更高,冬天蟾蜍冬眠,养殖户停产,但需求量没有减少,这也是每年涨价的原因之一。
人们对蟾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蟾蜍养殖市场前景广阔.蟾蜍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资业务.此外,还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等因素。
同处一池,甲鱼是否习惯与蟾蜍“共舞”?最初,胡松初买了几只甲鱼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还能和平相处,这让他也吃了颗“定心丸”。
胡松初养甲鱼坚持“两不”:一是从来不用饲料,二是从来不买饲料。按他的说法,这不是因为他懒,更不是舍不得投入,而是看中野生甲鱼的货真价实,尽管生长缓慢,但质量绝对一流。
2015-09-21蟾蜍市场分析蟾蜍养殖的市场前景分析和效益分析蟾蜍药用价值: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市场广阔.在干燥环境下,蟾蜍不脱或少脱衣,如久不下干雨,周围干燥时也不脱,不过此时若食物充足,今后一旦自然条件有利脱衣时所脱之特厚、质量更好.
因为蟾蜍是有毒的,而和它长得比较相似的 ,生产绿色食品。饲养蟾蜍劳动强度不大,男女老少都可以养殖。目前蟾衣市场价每公斤7000-10000元,蟾酥每公斤1200-1500元,蟾油每公斤400-600元,蟾皮15-30元,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前景广阔。
胡松初:癞蛤蟆也有“致富经”
“喏!这些都是我建的,前后已投入20万元。”胡松初指着眼前的泥巴路、池塘和三间简易房说,他一年365天几乎天天住在这里。
谁也想不到,第一次养蟾蜍就交了“学费”,他很不甘心。为养好癞蛤蟆,胡松初买书籍、学技术,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要是全按书上说的做,我就亏大了。”胡松初说,养癞蛤蟆,实践才是硬道理。
由于生态环境日趋严峻,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势在必行。无论是水田、菜地,荒地,泥沼,坡地和林地,蟾蜍都能繁衍生息,连青蛙无法立足的坡旱地区,也是它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蟾蜍以各类昆虫和浮游生物为食,繁殖力很强,年产卵量逾万,产卵场所也很随便,养殖技术简单,无需饲料成本,亩水面增值3万元以上。可见,蟾蜍的养殖和加工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前景广阔的新型养殖业。
在池塘里,胡松初还养起了甲鱼,同时放养了250公斤龙虾、500公斤螺蛳,搞起生态循环养殖,龙虾、螺蛳自然繁殖,为甲鱼提供了天然食物。
是一桩能长期从事的特种养殖致富项目,一次投资,常年受益。
蟾蜍养殖前景:蟾蜍俗名癞蛤蟆,在农村及山区都可以发现,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科到5000科,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重
蟾衣销路如何?胡松初从不担心,买主会找上门来,一买就是上百张,去年至今,他已进账10多万元。
胡松初说,蟾蜍一年要蜕三四次皮,蜕的皮就叫做蟾衣,具有清热解毒、止痛镇静等功能,在医学上有特殊疗效。但是,蟾蜍和蛇一样,总是在夜晚蜕皮,且边蜕边吃,很难采集到。”为了采蟾衣,胡松初一到夜间就守在池塘边,但很难采到一张完整的蟾衣。第二年,经过不断地摸索,他终于掌握了一套取蟾衣的方法。
在自然环境下,蟾蜍每年蜕衣3次,采用非药物蜕衣技术,几乎无成本开支。胡松初说,蟾蜍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养殖项目,但也并非守在家里便可坐享其成。3月至9月是蟾蜍取皮的季节,直到蟾蜍冬眠。在简易房里,胡松初拿出20多张蟾衣,摊在白纸上,蟾衣通体透明,薄如蝉翼。收起蟾衣,他说:“天然蟾衣市场价30元一张,我忙来忙去,就是奔着这张皮来的。”
可理论和现实毕竟还是有差距的。第一年养殖蟾蜍,胡松初忙里忙外,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张蟾衣都没采集到。
蟾蜍的主食是飞蛾、昆虫,这些美食来自自然,常常“不请自来”,因此,几乎不用额外的饲料,投入很少,蟾蜍又养得又肥又壮。
自打养殖蟾蜍,胡松初就变成了“夜猫子”。为了扩充野生蟾蜍的种源,他经常三更半夜头戴矿灯,提着虾笼,夜行于阡陌小道、田坎溪沟。
养殖蟾蜍成功致富案例
第一年养蟾蜍交了学费
“我这几万只癞蛤蟆,还有池塘里的甲鱼,个个都是宝。”胡松初说,如今发家致富门路多,哪怕像他这样搞“另类”养殖的,同样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发家致富。
胡松初说,蟾蜍浑身是宝,但大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蟾衣和蟾酥,而他目前只是收集蟾衣。“提取蟾酥就是将蟾蜍表皮的白色浆液刮下来,对表皮有伤害,对蟾衣采集有影响,所以目前蟾酥刮得不多,以采集蟾衣为主。”
完成了对蟾蜍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技术、市场、环境等多重挑战。的讨论,再来看蟾蜍养殖:技术突破,市场潜力大。
胡松初的右手,唯食指仅存。这是几年前,他在厂里做冲床工,一时疏忽留下的“纪念”。不在厂里干活了,他就搞起了特色养殖。
说起养蟾蜍,胡松初说自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实属偶然。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期节目介绍了蟾蜍养殖方法,说蟾蜍是珍贵药材,市场前景好。那时胡松初手伤刚好,正为今后的出路发愁,看到这则消息,觉得眼前一亮,就尝试着人工养殖蟾蜍。
前些年,胡松初扩建场地,承包了位于象珠镇后塔塘山上的100多亩地,为了进出方便,他投入数万元拓宽了山路,挖深了3口大池塘,又在池塘边的坡地上平整出一块空地,把家也安在山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