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养殖水貂仔貂,因生长速度差异

这时候母兽事实上已经基本无奶了,即使不分窝也没有补奶的意义,会增加小仔的依赖性,让小仔无独立生存能力,影响生长速度,还容易打架咬死。水貂30日龄时要将产仔盘及时取掉,狐貉用木箱产仔窝的,一旦发现笼内有小动物的粪尿污染也要及时撤掉产仔箱。因此,抓好饲养管理,让仔兽在保育期平安过“三关”,提高成活率和健仔率,为今后的生长期和长毛期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为特养...

养殖水貂仔貂,因生长速度差异
分窝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具体操作
笼箱检查 仔貂分窝前, 要将所在地使用的笼箱进行1次检查,破损的修补,然后全部消毒备用。
食盘、水盒清洗消毒 再将所需食盘、水盒清洗后消毒,等仔貂分窝后使用。

第1次分窝:日龄达到40~50日龄,体重达到250克以上,每2~8只装在1个笼箱里饲养。

第2次分窝:将所有的仔貂按公、母分成两大组,再将公、母貂各组中体形大的和体形小的个别分出来,放在同一栋貂棚里。

及时进行仔貂分窝,既有利于仔貂生长,又确保母貂身体健康。

对于过惯了群体生活的仔貂,由于分窝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对新环境会感到不适应,因此,会不时的发出惊叫声,部分仔貂也会因此而出现食欲减退、拉稀或因着凉出现的脱肛、尿湿症、胃肠炎等不良现象。此时饲养人员要加强责任心,若箱垫草被污染要及时更换,食盘、水盒有粪便要及时清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仔貂正常生长。此时饲料要稍稀,以新鲜的牛奶、羊奶、鲜蛋、优质进口鱼粉为主。饲喂仔貂,保证饲料的适口性,饲料要根据仔貂的生长需要随时添加,让仔貂吃饱吃好。经8~10天的饲养,仔貂的体重很快达到了350~400克,这时的仔貂就完全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然后再进行第2次分窝。

书籍推荐

《毛皮兽养殖技术问答》是2004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佟煜人,籍玉林。基本信息如下:

信息项 详细信息
字 数 188000
版 次 1
页 数 246
印刷时间 2004-8-1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包 装 平装

书中以问答形式对目前大量养殖...

一、保育期幼龄动物的特点:

以养殖水貂仔貂,因生长速度差异,需及时分窝,避免拥挤影响健康。为起点,随后迈向精准分窝,保障仔貂健康成长的新阶段。

在特种养殖领域,仔貂的早期成长至关重要。母兽奶水逐渐减少,此时若不分窝,不仅无益于仔貂补充营养,反而可能造成小仔过度依赖,影响独立生存能力,甚至引发打斗和伤亡。30日龄的水貂就需要及时分窝,确保仔貂健康发育。

养殖水貂仔貂,因生长速度差异

在分窝前,我们 要检查笼箱,修补破损,彻底消毒。食盘和水盒也要经过清洗与消毒,为仔貂提供清洁的生活环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准备工作,却能极大地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障仔貂健康成长。

三、分窝步骤:有序操作,助力仔貂适应新生活

仔貂分窝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分窝,选取日龄40-50天,体重超过250克的仔貂,每2-8只装一笼。这样的分组可以促进仔貂之间相互取暖,提高生存环境温度,同时也有助于它们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仔貂体重可达350-400克,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此时进行第二次分窝。

四、应对分窝后的挑战:关注仔貂健康,及时调整饲养策略 五、案例分析:从实践中寻找最佳分窝方案

某养殖场在实施仔貂分窝过程中,针对体重不足的仔貂,采取了延长与母貂共处时间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这些仔貂的成活率。这一实践案例表明,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分窝策略,是提高仔貂成活率的关键。

仔貂分窝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仔貂的健康成长。通过精心准备、有序操作和细致管理,我们能够有效提高仔貂的成活率,为特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