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出血病是鱼类常见疾病,由病毒引起
鲫鱼,作为我国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众多养殖户眼中,是丰收的希望。只是,一种名为“鲫鱼出血病”的疾病,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这些希望。它,就是水产养殖的隐形杀手。
鲫鱼出血病,顾名思义,是由病毒引起的鱼类疾病。这种病毒非常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其结构。它的传播形式主要是细胞宿主与细胞宿主直接传播。
鳃部动脉血管的病变,导致鳃盖上有红斑
眼球突出,捞出水面后有大量血液从鳃部流出
肝脏充血严重,部分鱼有黄色半透明腹水
食欲减退,离群独游
鲫鱼出血病对养殖户是一场灾难。这种疾病不仅导致鱼只大量死亡,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鲫鱼出血病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亿元。
面对这种疾病,养殖户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损失。
加强鱼塘管理,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选择健康鱼苗,避免引入带病鱼苗
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
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鱼
四、案例分析某养殖户,今年5月份开始饲养鲫鱼,由于对鲫鱼出血病认识不足,导致鱼塘中的鲫鱼感染了此病。在发现病情后,养殖户立即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隔离病鱼、定期换水、使用消毒剂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鱼塘中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措施 | 效果 | 注意事项 |
---|---|---|
定期换水 | 保持水质清新,减少病毒传播 | 注意水温变化,避免鱼只应激 |
隔离病鱼 | 防止病毒传播,控制病情 | 隔离区域应定期消毒 |
使用消毒剂 | 杀灭病毒,防止病情恶化 |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避免对鱼只造成伤害 |
鲫鱼鳃出血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细菌,这些细菌在22℃以上高温季节时呈暴发状态。主要症状包括鱼的颌、咽腔、鳃盖、眼睛、鳍基及体侧出现点状出血,严重时体表呈现大面积出血。
鲫鱼出血病的发生与池塘环境、饲料质量及养殖管理密切相关。以下为针对鲫鱼出血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1. 改善池塘环境天气异常,长期无雨,池水过肥,无新水更换,这些因素为细菌、病毒繁殖提供了条件。因此,应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洁,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2. 优化饲料管理能量和营养含量高或饲料中添加激素类添加剂的鲫鱼更容易发病。因此,应选择优质饲料,避免过量添加激素。
3.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常用的消毒剂有强氯精、呋喃唑酮、土霉素等。
4. 中药治疗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如使用烟叶、敌杀死、硫酸铜、板兰根等。将中药煮沸后全池泼洒,或捣碎混合加水拌匀投喂。
某养殖户的成鱼塘在6月份发生鲫鱼出血病,导致大量鲫鱼死亡。养殖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防治:
立即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洁。
选用优质饲料,减少激素添加。
对池塘进行消毒,使用强氯精全池泼洒。
采用中药治疗,将烟叶、敌杀死、硫酸铜、板兰根等煮沸后全池泼洒。
加强日常管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经过一周的治疗,鲫鱼出血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明显下降。
因为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鲫鱼出血病的防治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应加强鲫鱼出血病的基础研究,提高防治技术水平,降低鲫鱼出血病的发生率,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