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野鸭育成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
羽期)本期的主要特点是生长缓慢,其营养成分的摄取主要用来维持体重和换羽,换羽持续时间及完成好坏直接影响着屠宰上市日龄和屠体质量,所以本期饲养管理不能放松。马上下载绿头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主要是指从育雏期结束到84日龄屠宰上市这段时间。据其生长规律,可将此期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前期、生长后期,维持期。育成期每只商品鸭大约耗料7~7.5公斤。
阶段 | 饲养管理要点 |
---|---|
生长前期 |
为满足快速体重增长的需要,供给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均较高的日粮。 调整饲养密度,2周龄每平方米8~10只,3周龄每平方米6~8只,4周龄每平方米5~6只,5周龄每平方米4~5只。 |
生长后期 |
降低日粮的蛋白质及能量水平。 降低日粮中玉米、豆饼含量,适当增加糠麸用量。 生长后期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4只为宜。 |
维持期 |
保证仔鸭生长环境的温度。 保证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及质量。 保证日粮中铜、锌、锰等与羽毛生长有关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
绿头野鸭的抗病力比家鸭强,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养规模大、饲养密度高,增加了疾病发生的机会。在成年种鸭的休产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措施包括:
保持育雏室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加强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严格执行防疫制度。
及时隔离病鸭,防止疫情扩散。
绿头野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确保绿头野鸭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在我国的生态养殖领域,绿头野鸭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只是,如何科学育成绿头野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养殖户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实际操作出发,揭秘绿头野鸭育成的关键策略。
生长前期是绿头野鸭体重增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产成绩。春末夏初,雏鸭从育雏室转入育成舍,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此时,需在育成鸭舍内铺设干燥、柔软的垫草,并定时更换,以确保雏鸭不受凉。在饲料方面,应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日粮,并适量添加青干草粉,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同时,根据生长速度,适时调整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4-5只为宜。
进入生长后期,绿头野鸭的生长速度有所减慢,为降低饲养成本,可适当调整饲料配方。降低日粮中玉米、豆饼含量,增加糠麸用量,并缓慢更换饲料,每天更换原配方料的20%。此阶段,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4只为宜,以适应生长速度的减缓。
三、换羽期:注重环境与营养换羽期是绿头野鸭育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生长缓慢,营养成分主要用于维持体重和换羽。此期管理至关重要。要保证仔鸭生长环境的温度在13-25℃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对换羽产生不利影响。保证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特别是含硫氨基酸,以满足羽毛生长需求。此外,确保日粮中铜、锌、锰等与羽毛生长相关的金属离子浓度,以促进羽毛生长。
四、疾病防治:确保养殖安全 五、未来展望:绿色养殖新趋势因为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绿头野鸭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养殖户应注重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绿头野鸭的品质和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