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小细蛾症状:叶片出现白色斑点
杨梅小细蛾,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害虫,实则对杨梅的生长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当杨梅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逐渐枯萎,这就是杨梅小细蛾在作祟。
症状 | 描述 |
---|---|
叶片斑点 | 初期为白色小点,逐渐扩大成网眼状。 |
叶片枯萎 | 斑点周围叶片逐渐失水,最终枯萎。 |
枝条枯死 | 严重时,枝条也会出现枯死现象。 |
面对杨梅小细蛾的侵害,我们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清园处理
冬季清园,彻底清扫落叶,剪除受害的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蛹。
2. 人工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如50%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
杨梅园安装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或者利用金纹细蛾诱芯诱杀。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跳小峰、姬小蜂等,对金纹细蛾寄生率很高,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防治案例分享防治措施 | 防治效果 | 实施时间 |
---|---|---|
清园处理 | 有效降低了越冬蛹的数量 | 冬季 |
人工防治 | 减少了病叶、病果的数量 | 生长季节 |
药剂防治 | 有效控制了小细蛾的发生 | 生长季节 |
物理防治 | 降低了成虫的密度 | 生长季节 |
生物防治 | 提高了天敌的寄生率 | 生长季节 |
通过以上措施,该杨梅种植园的杨梅小细蛾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于杨梅小细蛾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这一常见害虫在杨梅种植中频繁发生,种植户需及时防治,以免影响产量和质量,进而损害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
该害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攻击杨梅的叶片,降低杨梅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其幼虫期约35-40天,5月上、中旬进入结茧化蛹阶段,茧为黄白色,缀...
杨梅小细蛾是鳞翅目细蛾科的一种,主要为害杨梅树嫩梢和叶片。幼虫藏在叶背表皮下取食叶肉,被害处仅剩表皮,外观呈泡囊状。叶正面隆起,呈现屋脊状,出现许多网眼状白色斑点。
进入3月下旬,幼虫老熟开始在泡状斑中吐丝结薄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越冬代化蛹盛发期,5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期,成虫仅活2至3天,4月下旬末出现第1代卵,5月底至6月上旬进入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
叶片上斑点遍布,许多小树枝枯死,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描述得特别具体,因此我们只能针对“叶片发黄,有斑点,树枝枯死”这个信息来进行判断。从叶片上有斑点这点来看,这很可能是杨梅常见的褐斑病。
该虫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以蛹态在落叶内越冬。越冬代3月末至4月初羽化成虫。第一代在6月中旬羽化,第二代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下旬,第四代9月下旬,直到11月初才做薄茧化蛹越冬。一般前期危害较轻,后期逐渐加重。
最后,多数病斑联合成块状,使叶片干枯脱落。发生褐斑病后,杨梅的叶片实际上并非发黄,而是相对于其他健康的杨梅树叶片略显灰白或失绿较重,颜色看起来就比其他杨梅树要淡得多,所以显得有些黄。这种黄并非是金黄的黄色,而是淡黄或淡白。当杨梅褐斑病严重时,会出现病叶干枯脱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