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但存在病害、饲料等问题
作者:畜养巧匠•更新时间:10小时前•阅读3
鳜鱼,又称季花鱼、桂花鱼,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从30年代的池塘养殖,到70年代的人工繁殖成功,鳜鱼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只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病害、饲料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问题 | 现状 |
---|---|
病害 | 鳜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尤为突出,如寄生虫、细菌感染等,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
饲料 | 虽然鳜鱼配合饲料的研制取得了成功,但饲料成本高、营养不全面等问题仍制约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近年来,我国鳜鱼年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但病害高发、成鱼价格波动大、养殖成本高等问题,使得鳜鱼产业发展似乎触碰到了“天花板”。
病害防治:关键在于预防在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中,针对鳜鱼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如合理放养密度、优化饲料配方、加强水质管理等,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饲料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解决饲料成本高、营养不全面的问题,科研人员不断进行饲料创新。例如,使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养殖模式:多样化发展鳜鱼养殖模式多样化,包括成鱼池混养、池塘主养及网箱饲养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挑战:饲料难题与养殖困境鳜鱼,以其鲜美肉质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养殖过程中,饲料问题成为一大挑战。传统的天然饲料供应不稳定,营养不全面,导致生长速度缓慢,影响养殖效益。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使用死鱼和鱼块在水库网箱中养殖鳜鱼,为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鳜鱼的人工养殖,一般选择翘嘴鳜和大眼鳜。投喂饲料鱼时,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一般5至7日内吃完为宜。为提高养殖效率,需及时投喂,避免投喂脱节。近年来,鳜鱼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以及鲜饲料的使用,为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坚实的饲料基础。
创新:良种繁育与疾病防控鳜鱼,作为淡水石斑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增长,鳜鱼养殖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需要在良种繁育、饲料创新、病害防控等方面持续努力,推动鳜鱼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