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茴香根结线虫病是土壤传播病害,表现为根部形成瘤状结

茴香根结线虫病,这一土壤传播的病害,虽仅在局部地区发生,却以其高发病率给农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除了伞形花科蔬菜外,它还能侵害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菊科、藜科等多种蔬菜。那么,如何识别这种病害?它的发病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茴香根结线虫病是土壤传播病害,表现为根部形成瘤状结
一、症状识别

茴香根结线虫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在根部。新根上的根结单个或呈念珠状串生,须根稀疏;老根则因重复侵染而形成较大的不规则瘤状突起。初期根结呈白色,后期变黑、腐烂,易脱落,裸露出白色的木质部。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白色、球形或洋梨形的根结线虫雌虫,或线形幼虫。

二、发病规律

1. 病原菌:茴香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属线虫侵染所致。病原线虫雌雄体各异,其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雌成虫呈鸭梨状,白色或无色透明。

2. 侵染循环: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老龄幼虫排出的卵或散落的根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线虫主要通过病土、病根、灌溉水传播,人、畜、农具等也能携带并传播,反复侵染。

3. 发病条件:发病与温度、土壤湿度、栽培关系密切相关。土温20℃时线虫开始为害,25-30℃时为害严重;土壤湿度40%-70%最适宜线虫繁殖;病地重茬、土壤墒情适中、通气好的疏松砂壤土、施带线虫的有机肥等都易诱发病害。

三、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选择非病地种植,避免重茬;施用不带菌的有机肥;集中销毁病根及秧后的病秧;病地用过的农具应消毒或擦洗干净。

2. 物理防治:施药后盖上地膜,密闭7-10天,然后撤去膜,深翻土壤,通风放气,3天后再翻土通风放气,直到没有氨气味,10天后才能播种或定植。

3. 化学防治:使用滴滴涕剂,每方米用药40千克,在播种前或定植前15天施用,深翻土地,开沟施药,然后覆土压紧。穴施时,穴距与行距均为30厘米,穴深度为15厘米,每穴灌3毫升稀释药液。

防治措施 具体操作
农业防治 选择非病地种植,避免重茬;施用不带菌的有机肥;集中销毁病根及秧后的病秧;病地用过的农具应消毒或擦洗干净。
物理防治 施药后盖上地膜,密闭7-10天,然后撤去膜,深翻土壤,通风放气,3天后再翻土通风放气,直到没有氨气味,10天后才能播种或定植。
化学防治 使用滴滴涕剂,每方米用药40千克,在播种前或定植前15天施用,深翻土地,开沟施药,然后覆土压紧。穴施时,穴距与行距均为30厘米,穴深度为15厘米,每穴灌3毫升稀释药液。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茴香根结线虫病,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谈完茴香根结线虫病是土壤传播病害,表现为根部形成瘤状结。,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土壤传播病害解决方案,根瘤防治新趋势。。

茴香根结线虫病是土壤传播病害,表现为根部形成瘤状结

被害株在地上部症状不明显,有时凋萎或生长不良,在地下部,侧根和须很长,有大小不等的根结。严重时,菜苗枯死。识别要点:根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瘤状根结。

针对茴香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根结线虫具有抗性的茴香品种,降低发病风险。

合理轮作: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茴香等易感蔬菜,减少土壤中线虫的数量。

土壤处理:采用土壤消毒剂或生物菌剂进行处理,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病株,集中处理,避免病原扩散。

药剂防治:在播种前或定植前使用土壤处理剂,杀灭土壤中的线虫,预防发病。

选用抗病品种:种植园更换了抗病性较强的茴香品种,有效降低了发病风险。

合理轮作:在茴香种植结束后,种植园进行了小麦、大豆等不易感染根结线虫的作物,减少了土壤中线虫的数量。

土壤处理:使用生物菌剂处理土壤,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农业防治: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避免了病原的扩散。

药剂防治:在播种前使用土壤处理剂,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线虫,预防发病。

五、未来展望

抗病品种的研究与推广:针对茴香根结线虫病,培育具有更高抗性的品种,降低发病率。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利用生物菌剂、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病害控制。

土壤健康管理: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传播病害的发生风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