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如何提升?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植株抗病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

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如何提升?
一、科学施肥

施肥量的确定应基于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一般而言,氮肥为10-15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氮、钾肥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为基础。有机肥、磷肥和中微量元素用作基肥。

齐穗后,每亩使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喷施宝10毫升或氨基酸90克等叶面肥,可以防止植物过早老化,增加粒重和结实率。

二、合理水分管理
阶段 水层管理
重新返青化阶段 保持2~3cm的深水层
分蘖初期 浅水在移栽后20天内交替湿润
种群茎总数达目标苗数的80%左右时 及时晒田
灌浆至成熟期 干湿交替
收获前一周 断水
三、防治病虫害

针对常见病虫害,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稻瘟病:使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克,或稻瘟灵乳油150毫升每亩。喷洒时间为水稻破口至始穗期第1次用药,如雨水较多,齐穗期第2次用药。

稻纵卷叶螟:使用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等农药。

稻飞虱:使用25%吡蚜酮悬浮剂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25%扑虱灵粉剂30克兑水37.5千克喷雾。

细菌性条斑病:使用链霉素、己唑醇等药剂,间隔5天,再连续喷施2到3次。

四、培育壮秧

在播种时,全部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剂拌种,旱育保姆拌种剂对幼苗有矮化、促进、供肥、抗寒和抗旱作用。早稻剂量与种子比例为1:6,晚稻药与种植的比例为1:4。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水分管理、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案例一:稻瘟病防治策略

在我国的南方水稻产区,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为了有效防治,当地农民采用了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和稻瘟灵乳油,以每亩25-30克或150毫升的用量进行喷雾。特别在水稻破口至始穗期,以及雨水较多时的齐穗期,实施第二次用药。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还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

科学的水分管理对于水稻生长至关重要。当地农民遵循浅水分蘖、适时晒田、薄水幼穗分化与抽穗、干干湿湿壮籽的原则。在分蘖初期,通过20天内的浅水交替湿润,促进分蘖快速生长和适期足蘖。待种群茎的总数达到目标苗数的80%左右时,及时晒田,收获前一周断水,这种管理方式显著提升了水稻的抗病能力。

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如何提升?
案例三:肥料施用与叶面肥喷施

某地农民在种植水稻时,特别注重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他们通过使用抗病品种,以及科学施肥和水分管理,成功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例如,通过适时疏苗和间隔,增加植株间的通风和光线供应,有效降低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常见害虫。在防治上,当地农民选择了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等农药进行喷雾。比如,每亩使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40克兑水喷雾,对稻飞虱进行了有效控制。

案例六:确保大田基本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