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芒果表面出现白色霉层,疑似为白粉病感染

白粉病是芒果的一类重要病害,主要在芒果花期、幼果、嫩叶、嫩梢期危害,可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

芒果表面出现白色霉层,疑似为白粉病感染
病害名称 症状特点 防治方法
芒果白粉病 初时病斑呈浅褐色条斑,病部表面常见白粉状物,病斑沿小梗韧皮部环绕 。 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
霜霉病 产生白色或紫灰色、灰褐色、黑色等颜色霉层,后期造成芒果烂花、不挂果。 花芽萌发3~5cm时,使用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0%代森联?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750倍液+5%阿维菌素2000倍液进行综合预防。

芒果白粉病症状特点:花期受感染花穗小梗上初时病斑呈浅褐色条斑,病部表面常见白粉状物,病斑沿小梗韧皮部环绕 而造成环缢,梗上花朵、幼果相继脱落,严重时主花穗梗和侧梗均可发病,全穗花朵。

芒果表面出现白色霉层主要是因为霜霉病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芒果花期,产生白色或紫灰色、灰褐色、黑色等颜色霉层。

盛花期发病后,需要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均匀用药,减少芒果药害发生。

芒果白粉病主要症状显现为在被害的器官上初出现一些分散的白粉状小斑块,后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形成一片白色粉状霉层,霉层下的组织逐渐变褐坏死。

芒果白粉病表现突出的地方就是树上也会有白粉,相比较下没有霜霉病厉害,与它不同的就是花蕾会停止开放并凋落,花的基部变成黑褐色,花序上生成白。

加强水肥管理,合理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芒果树势和抗病能力,树势强,病害少,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细菌性角斑病又称细菌性黑斑病或溃荡病。主要为害梢、叶及果实。未转绿新梢染病叶片现针头大小的小黑点,后 为凸起的小黑斑,四周有黄晕,病斑呈多角形,后期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黑斑,叶中脉叶柄生纵裂条斑。

春梢发病,嫩叶常出现扭曲、畸形,常会引起大量落叶,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可见白色粉状霉层。

芒果是一种口感很甜的水果,现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要种植出品质好的芒果的话,就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那农民几年的收成就肯定不会多,严重的话可能芒果树根本不会。

白粉病主要是在芒果开花的时候发病比较多,这点和霜霉病是一样的,芒果得白粉病...

危害叶片多从叶背面先出现症状,白粉霉层多发生于中脉区,被害叶组织出现浅灰色斑块,严重时受害叶片变形,早落。

白粉病症状解析
芒果表面出现白色霉层,疑似为白粉病感染
防治策略与实践案例 案例一:综合防治,注重预防

在广东省某芒果种植区,由于连续多年白粉病严重,种植户张先生尝试了综合防治方法。他在花芽萌发3~5cm时,使用了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预防,并结合60%代森联?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750倍液和5%阿维菌素2000倍液进行综合处理。这一策略实施后,白粉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果实品质得到提升。

案例三:农事操作,降低感染风险

在云南省某芒果种植区,种植户王先生通过改善农事操作来降低白粉病感染风险。他在放梢前进行枝条修剪,确保果实通风透光,减少病害感染机会。此外,他还对过密的花序进行疏花处理,并在开花中后期清除花朵上的积水,减少果实发病风险。这些措施使得白粉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未来展望

因为芒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白粉病的防治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应加强芒果白粉病的基础研究,探索更有效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同时,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事操作,降低白粉病的感染风险,保障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