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用药需遵循科学方法,确保产量与安全
水稻种植用药的方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更关乎农药的合理使用,确保粮食安全。
关键点 | 详细说明 |
---|---|
后期穗部用药 | 积极推广后期穗部用药,提升防治效果。 |
药剂助剂 | 喷洒农药时,添加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液附着和扩散铺展能力。 |
科学减量用药 | 推进水稻科学减量用药,注重绿色防控。 |
病虫害抗性 | 对已产生高抗性的药剂和具有交互抗性的药剂必须暂停使用。 |
安全用药 | 抓好品种及栽培防病的农艺措施,集成配套推广应用实用技术。 |
生态调控 | 注重生态调控,使用选择性农药,禁止使用对稻田天敌毒性大的农药品种。 |
高效喷洒技术 | 采用高效宽幅远程机动喷雾器,提高作业效率。 |
综合配套技术 | 从培育壮秧、适时栽插、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入手。 |
药剂分类 | 按作用机理实施药剂分类,交替轮换用药,避免连续单一使用某种药剂。 |
新产品推广 | 改变用药模式和习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新药剂。 |
绿色防控 | 实施组合用药,增施有机肥,配合科学种植管理适时适量用药。 |
病虫害监测 | 抓好病虫测报和抗性监测,积极调整和优化药剂防治技术。 |
高效药械 | 推广高效药械和先进喷洒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
专业化统防统治 | 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保障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都在16亿亩次以上。因此,推进水稻科学减量用药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范围不断扩大,重发生频率升高。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在我国西南等稻区连年大发生,稻水象甲、干尖线虫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齿叶矮缩病等水稻病虫危害逐年加重。
气候变化、水稻品种布局、免耕和机械收割、种植结构与肥水管理、抗药性是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几大原因。高温、高湿天气增多,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特别有利于病虫害向高纬度地区推移。
为延缓病虫害抗药性发展,对新颖、高效的药剂品种实施限制用药的原则。如鱼尼丁受体的激活剂氯虫苯甲酰胺主要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主害代,建议每生长季限制使用1次;吡啶甲亚胺杂环类杀虫剂吡蚜酮主要用于防治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主害代,建议水稻每生长季限制使用1~2次。
提高水稻病虫科学防控水平,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水稻科学用药要有套路。
转变过去的用药模式和习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新药剂。
慎重使用农药,掌握几个基本原则。
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水稻用药: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水稻用药策略解析
为了提高药效,减少农药滥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推广后期穗部用药,因为水稻叶片表面蜡质层较厚,喷洒农药时,可添加有机硅助剂,增强药液在作物表面的附着和扩散铺展能力,从而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推进水稻科学减量用药尤为重要。抓好绿色防控,如品种及栽培防病的农艺措施、土壤及种苗处理、种子药剂处理及秧苗期防治。此外,推广生态调控、灯光诱杀、信息迷向、气味趋避及生物农药等技术及产品应用,积极提倡稻田养鸭、养蟹,推广生物农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
稻田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天敌种类繁多,对害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使用选择性农药,禁止使用对稻田天敌毒性大的农药品种,防止杀伤天敌及引发害虫再猖獗。
水稻生长中后期,株叶茂盛,可选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高效宽幅远程机动喷雾器喷洒,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采用较低的作业速度,小流量喷头,实行低容量喷洒,提高农药利用率。
水稻种植取得高产是一项综合配套技术。从培育壮秧、适时栽插、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入手。合理密植,适量施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确保安全。
按作用机理实施药剂分类,上、下代之间或前、后两次用药之间选用无交互抗性或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连续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延缓抗性的发展。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大力提倡、推广各类专业化防治组织积极开展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保障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开展试验示范,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的最佳用药时间、最低使用剂量等最佳用药组合模式,以降低用药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
水稻用药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品种、生态环境、病虫害发生情况等。通过科学用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