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我国裸燕麦生产优势显著,未来研究需聚焦品种改良与产业链拓展

研究项目 研究内容 实施单位 实施时间
裸燕麦基因组图谱研究 破译六倍体栽培裸燕麦的基因组,研究六倍体燕麦的起源与亚基因组进化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2020年7月
裸燕麦新品种培育 创新育种方法和技术,培育裸燕麦新品种 河北农业大学 2015年至今
裸燕麦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裸燕麦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裸燕麦品质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2018年至今

我国裸燕麦生产优势显著,但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从事燕麦研究的人员少、政府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另一方面,燕麦产业链尚未完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我国裸燕麦生产优势显著,未来研究需聚焦品种改良与产业链拓展

未来,我国裸燕麦研究应聚焦以下六个方面:

加强裸燕麦基因组研究,为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裸燕麦新品种,提高我国裸燕麦的竞争力。

研究裸燕麦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裸燕麦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拓展裸燕麦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强裸燕麦市场推广,提高消费者认知度。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我国裸燕麦产业技术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彭远英教授表示:“有了基因组图谱,我国裸燕麦的育种和遗传研究就会进入快车道。”燕麦作为六倍体植物,基因组图谱的研究对于推动燕麦产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农业大学提出创新育种方法和技术,培育成大铃早、冀张莜1号、冀张莜4号、坝莜1号、坝莜3号等36个裸燕麦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为我国燕麦主产区更换品种4次,使我国裸燕麦的最高单产由1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开展裸燕麦研究60余年来,研创了“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冀北裸燕麦生态育种法”、“裸燕麦单倍体育种法”、“裸燕麦核质杂种育种法”、“四倍体大燕麦与六倍体裸燕麦杂交技术”等,使华北“冀晋蒙”三省裸燕麦单产大幅度提高,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

裸燕麦籽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皮肤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来源广泛、相对成本较低。开发燕麦产业有利于改善与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我国的裸燕麦生产可望在世界粮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文章还分析了燕麦种子行业的投资机会,包括品种改良、国际市场拓展以及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品种上,燕麦种子有裸燕麦和皮燕麦之分,两者在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上存在一定差异。2024-2029全球及中国燕麦种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摘要。

国外种植的燕麦是皮燕麦,由于其有坚固的、厚实的、约占籽实重量25%~40%的颖壳,在加工时必须反复去壳,所以,能耗和设备投资增加。而我国种植的燕麦主要是裸燕麦,它没有颖壳,加工容易,利用裸燕麦加工食品,能节约能耗,减少设备投资。如果用裸燕麦代替皮燕麦,成品率可提高30%以上,能耗减少25%以上,设备投资减少30%以上,还可以减少储藏设备和运输成本。

燕麦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燕麦改良: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
我国裸燕麦生产优势显著,未来研究需聚焦品种改良与产业链拓展
产业链升级:从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整合

燕麦产业链的升级,不仅仅是种植技术的提升,还包括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以青海省为例,他们通过主推产品燕麦片及燕麦酒,特别是皮燕麦去外稃技术的研发,为产业链的延伸奠定了基础。这种全产业链的整合,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拓宽了市场。

市场拓展:国际视野下的燕麦产业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燕麦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我国燕麦产业发展,不仅要立足国内,还要放眼国际。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我国燕麦产业有望在全球粮食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品种改良、加工技术等方面,我国应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提升国际竞争力。

面对挑战,我国燕麦产业前景广阔。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燕麦产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品种改良到产业链升级,从市场拓展到价值提升,我国燕麦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共同期待,燕麦产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