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荞麦种植管理技术,关注秋荞麦生长周期中的关键环节
荞麦,喜温凉环境,忌霜冻,播种时机不当,产量将受严重影响。撒播种子量大,每亩约5千克,但出苗不均,通风透光不足,中耕管理难度大。
李先生在秋荞麦种植中,了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环节 | 要点 |
---|---|
播种 | 撒播种子量大,每亩约5千克,但出苗不均,通风透光不足,中耕管理难度大。 |
整地 | 深翻平整土地,去除田间地块的石头、杂草,确保整地质量。 |
选种 | 选用生育期70-80天,抗逆性强的荞麦品种,如甜荞1号、甜荞2号等。 |
播种方法 | 播种量每亩3.5-4千克,条播行距15-20厘米,沟宽20厘米,点播行株距20×20厘米或25×25厘米。 |
施肥 |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施过磷酸钙15千克,尿素10千克。 |
病虫害防治 | 采用低毒农药防治荞麦钩翅蛾、粘虫、金龟子、跳甲等病虫害。 |
收获 | 霜降前当全株有70%的籽粒呈黑褐色时,抓紧收获,并扎捆或扎把,竖放在室内后熟。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荞麦播种:把握最佳时机,确保丰收荞麦,一种温凉环境中的娇客,对霜冻尤其敏感。播种的时机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量。李先生深谙此道,他的秋荞麦种植,就遵循了“立秋早,白露迟,处暑播种正当时”的农谚。在整碎土垡、耙平厢面后,他选择经过温水浸泡的健康种子进行播种,浅盖土3厘米左右,确保了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环境。
精细整地:为荞麦生长打下坚实基础荞麦的根系虽然发达,但幼苗的出土能力较差。因此,李先生在播种前进行了精细整地,深翻平整土地,去除田间地块的石头、杂草。这一环节对于荞麦整个生育期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荞麦的产量。李先生深知,只有为荞麦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期待丰收的果实。
李先生在选用荞麦品种时,充分考虑了生育期和抗逆性。他选择了甜荞1号、甜荞2号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仅生育期在70-80天,而且抗逆性强。在播种前,他还对种子进行了风选、筛选或清水选,弃除瘪粒、破损粒、小籽粒,留下大粒、饱满颗粒。通过这样的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为播种后获得全苗和壮苗提供了保障。
科学播种:精准管理,提高产量播种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李先生根据经验,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5-4千克。他采用了条播和点播相结合的方式,条播的行距在15-20厘米,沟宽20厘米;点播的行株距在20×20厘米或25×25厘米。他还特别强调,播种后要及时松土,浅土覆盖,覆土2厘米为好,以确保荞种能够顺利破土出苗。
平衡施肥:营养均衡,促进生长荞麦虽然耐瘠薄,但适量施用磷钾肥能显著提高产量。李先生在播种时,将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与草木灰50千克混合施用,同时施用过磷酸钙15千克和尿素10千克。他强调,施用时要注意将化肥与种子分开,防止烧苗。
虽然秋荞麦在生长期间避开了病虫的高峰期,但仍然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李先生在发现危害时,会采用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如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药液防治,或用毒土法进行防治。
及时收获:充分后熟,保证品质当霜降前全株有70%的籽粒呈黑褐色时,李先生会抓紧时间收获。他将荞麦扎捆或扎把,竖放在室内,使荞麦充分后熟。这样的收获方式不仅保证了荞麦的品质,也为下一季的种植奠定了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