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蜂业,从小蜜蜂中汲取4200万大甜头
“就是这小蜜蜂,让我几年的时间就修起了房子,还买了一辆小三轮,今年村里在我这里就买了将近100群蜂,明年我打算再发展50群,一步一步的来,把养殖...
全面提升蜂业发展质量。当前,重庆有南川区、彭水县、城口县、石柱县等区县先后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是获此称号最多的省市。
根据规划,到2012年,彭水饲养蜂群将力争达到10万群、7300个场,蜂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良种繁育体系、产业化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彭水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森林覆盖率达50%,境内现有植物1619种,生态植被及生物多样性良好,蜜源植物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中蜂养殖提供了较好基础。”走进蜂文化产业园负责人龙训明说,他生于养蜂世家,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情结,因此大力发展蜂产业,致力打造蜂文化产业园。
润溪乡白果坪村路边,文鹏飞说:“我们每年只取五倍子蜜,质量好、品质高,市场上很受欢迎。”他长期养殖中蜂,今年前进村村集体经济养殖了100群中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这蜂蜜安逸,又甜又香。”近日,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海拔1200多米的蜂场,过路的乘客纷纷下车购买蜂蜜,现场十分热闹。
家住重庆彭水县靛水街道桂花村的村民晏忠奎说,今年他的五倍子蜂蜜获得丰收,为他挣得了很不错的收入。今年50多岁的晏忠奎是老蜂农,有了很多年的养蜂经历。他说,这几年他依托地处摩围山的区位优势,发展中蜂养殖,已成为了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每年只收五倍子花糖,回头客很多,每次...
如何将创新养殖模式,让小蜜蜂酿出大产业。全县制定了“一园两线三片”建设规划,确立中蜂新法活框饲养及庭院小规模定地养殖,适度规模小转地求效益的发展思路。引进市级龙头企业,采取公司+新型股份专业合作社+基地+蜂农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小蜜蜂,可以做成,大产业,产值超4亿自治区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来景刚说,目前,我区蜂业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行业中上水平,蜜蜂规模化饲养,蜜蜂商业化授粉,优质成熟蜂蜜生产,地方优势蜂种的保护与相关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国网9月11日讯 9月10日,笔者了解到,日前,重庆市彭水县靛水街道前进村组织村民采收蜂蜜,在蜂蜜采收现场,村民们不停地忙碌在中蜂养殖场。看到一页一页的巢框,灌满了金黄诱人的蜂蜜,摇出的蜜糖金黄发亮,养殖场技术负责人文鹏飞高兴不已。
中蜂产业已成为彭水农业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小小蜜蜂酿出大大产业,蜂农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彭水正依着天然优势,傍着本土特色,做强“蜂”产...
彭水生态资源良好,蜜源资源丰富。今年以来,该县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实行大户转地饲养,千家万户“庭院养殖中蜂、规模养殖西蜂”模式,引导和扶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的紧密型蜂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该县还采取措施大力保护乌桕、刺槐等主要蜜源植物,鼓励农户种植紫云英等特色蜜源植物,对天然蜜源植物进行统一规划,依法管理与保护。
目前,彭水蜜蜂养殖规模已达2.8万群,蜂业产值4200万元,正在实施人工种植蜜源17.5万亩,并建立起棣棠、太原中蜂示范基地,普子、郁山西蜂示范基地。
“养蜂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目前我市蜂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已趋于健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袁德胜表示,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重庆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等,重庆拥有了集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蜂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全市蜂产业发展及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推动了重庆市蜂农养殖水平提升,蜂产品质量逐年提高,蜂产业经济效益逐步增长。
蜂蜜喜获丰收,广大蜂农又开始为采收蜂蜜而忙碌起来,一只只小蜜蜂为不少贫困户拓宽了增收的门路。
彭水蜂业,从小蜜蜂中汲取4200万大甜头,揭秘蜜蜂养殖背后的经济奇迹。已经分析完毕,现在看彭水蜂业:蜜蜂养殖经济奇迹解析。
年过六旬的冉茂中是村里的养蜂老手,养蜂有十余年了。现在,技术越来越成熟,规模也从最初的两三群发展到现在的200多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