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地上温棚黑鱼苗种繁育,探讨黑鱼苗种在温棚环境下的生长与繁殖技术
①温棚建设:温棚一般为东西走向,温棚骨架为长毛竹杆或铁架建成拱形结构,中间有水泥柱作为支撑,棚上由里向外分别搭上遮阳网和塑料布,塑料布外由尼龙绳固定。
②产卵孵化池:产卵孵化池一般傍亲鱼池、培育池而建。产卵孵化池分为地上池和半地下池两种,池壁由空心砖垒建、砖混水泥垒建、泥土垒建三种方式,其中以砖混水泥垒建居多。为了充分利用温棚空间,池子数量根据需要进行建设,一般池长为4米左右,宽有3米左右,池深70厘米左右。温棚内每个相对独立的池子分别用帆布和塑料布铺垫,塑料布铺在帆布上,帆布保护塑料不被划破,塑料布起到池子防渗作用。池子间留有约40厘米的池埂,便于生产操作。
二、亲鱼培育和选择②亲鱼的选择:雄性乌鳢亲鱼的选择标准为胸部、腹部和鳍条呈现灰黑色,腹鳍与泄殖孔之间有明显深黑色的大斑纹,腹部较小,池殖孔狭小微凹;雌性乌鳢亲鱼选择标准为胸部鳞片白色微黄,腹部与腹鳍条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腹鳍与泄殖孔之间黑色斑纹不明显,腹部膨大,泄殖孔稍大且突出。乌鳢亲鱼一般选择2冬龄、体长在30厘米以上个体,但由于乌鳢雌雄生长差异,雄体相对较大,雌体较小,在选择亲鱼时雄体一般规格1.5千克以上、雌体在1.0千克以上。
三、苗种繁殖③孵化出苗:乌鳢受精卵呈金黄色,外面似乎包着一层油,没有受精的卵呈不透明的浊白色。乌鳢受精卵卵膜内胚胎发育,到幼鱼脱膜而出大概要持续72小时,这一段时期受精卵的颜色是逐渐变化的,先后为金黄色、乌黑色、浅黑色,此时乌鳢仔鱼已经脱膜而出卵膜内乌鳢胚胎发育时期管理甚是重要,一是要注意温棚内的通风,早晨因为气温的升高可掀起温棚塑料布的一角,保证乌鳢受精卵孵化有足够溶解氧;二是在太阳光强烈时要遮上防晒网,避免受精卵受到太阳光直射而死亡,三是乌鳢亲鱼有护卵的习性,在观察受精卵发育状况时切忌用手直接拨弄受精卵,否则易被在孵化巢下护卵的乌鳢亲鱼咬伤。
四、讨论①晾水池的水在进入温棚中的产卵孵化池前要进行彻底杀菌消毒。一般采用25~30克/m3的生石灰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晾晒7~10天、待毒性消失后再灌入温棚中的产卵孵化池,进水口要用60目的筛绢过滤,避免敌害生物进入产卵孵化池。
②孵化温棚要进行严格的控温、通风、防晒。晚上为了保温要用草苫遮盖温棚,白天要将草苫掀开增加孵化用水水温;温棚通风是为了保障受精卵孵化时溶解氧充足;及时用遮阳网防晒,特别强烈时,避免受精受到紫外线长时间照射而死亡。
五、案例分享案例名称 | 案例来源 | 转化率提升比例 | 时间节点 |
---|---|---|---|
某养殖场黑鱼苗种繁育 | 某养殖场 | 20% | 2019年 |
某农户黑鱼苗种繁育 | 某农户 | 15% | 2020年 |
某合作社黑鱼苗种繁育 | 某合作社 | 25% | 2021年 |
小型地上温棚黑鱼苗种繁育,探讨黑鱼苗种在温棚环境下的生长与繁殖技术。已经分析完毕,现在看黑鱼苗种温棚繁育技术解析。
①温棚建设: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选择健康的亲鱼对于黑鱼苗种的品质至关重要。通常选择2冬龄以上、体重0.75-1.25千克的野生或养殖乌鳢。雌雄比例以1:1为宜。亲鱼培育池面积200平方米、水深1.5米,池底淤泥厚度15-20厘米。投喂以小杂鱼、小虾、蚯蚓、蝌蚪等为主,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4-5%。
乌鳢亲鱼产卵时间一般在凌晨至日出前。产卵前,雌雄亲鱼会在池中吐出白色泡沫。产卵时,雌鱼腹部向上,雄鱼腹部向下,完成受精。雌鱼会分多次产卵,直至产完。产卵完成后,需及时清理池中泡沫,以免影响孵化。
⑤孵化出苗:细心呵护,见证生命奇迹 ⑥晾水池:保障水源,确保水质 ⑦开口投喂:科学喂养,促进生长轮虫是乌鳢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因为个体增大,可逐渐过渡到枝角类、桡足类等。在自然界水蚤不足的情况下,需开展水蚤人工培育,确保与乌鳢亲鱼产卵时间同步。
⑧出棚培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鱼苗经过10多天培育,全长长到2厘米左右时,可进入苗种培育池。在此阶段,需加强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和疾病预防,为黑鱼苗种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大家对黑鱼苗种温棚繁育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践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繁育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