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文蛤人工育苗:一种利用人工方法培育文蛤幼苗的技术

在红岛一处海鲜市场,蛤蜊摊位前,叫卖声此起彼伏。新鲜肥美的蛤蜊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纷纷抢购。于大姐作为养殖户,自豪地介绍道:“别看现在不是捕捞旺季,我家老滩的蛤蜊个个都饱满。”

文蛤人工育苗:一种利用人工方法培育文蛤幼苗的技术

据红岛街道办统计,红岛蛤蜊今年产量预计达到11万吨以上,蛤蜊交易高峰将在五一前后,日交易量有望突破500吨。于大姐表示,红岛蛤蜊肉质肥美,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科学的养殖方法。

因为气温升高,海水中的微生物逐渐增多,为蛤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其慢慢增肥。红岛蛤蜊一年四季都有销售,但每年3月至10月份肉质较肥、味道较好。五一前后,是蛤蜊肉质最肥的时候。

时间 蛤蜊产量 交易量
3月 5 100
4月 6 200
5月 8 300
6月 7 250
7月 6 200

文蛤作为浅海滩涂和池塘的主要养殖种类,自然海区的苗种难以满足生产需求。为此,我国从1978年开始研究文蛤人工育苗技术,历经多年努力,现已取得显著成果。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文蛤养殖现状及苗种情况》显示,人工育苗技术在提高文蛤母体利用率、增加受精率和成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云霄县海成功开展文蛤人工育苗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文蛤人工育苗效率,我国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某发明涉及文蛤人工育苗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配方合理的文蛤人工育苗方法,幼虫培育密度为4-8个/毫升,有效提高了成活率。

近年来,渔船马力逐年增大,养殖成本不断上升。2000年以后,渔船马力从30马力、40马力增长到80马力,每出海一次的费用高达五六百元。此外,雇工费、承包费也逐年上涨。文蛤人工育苗技术为养殖户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九十年代中期,大面积的养殖使得自然苗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开始从外地引进蛤蜊苗。最早时,蛤蜊苗主要来自莱州,后来养殖户又从宁波、福建等地引进。如今,当地蛤蜊苗大多从福建引进。只是,引进的蛤蜊苗成活率较低,不少养殖户开始退出。

清池与培育基础饵料:育苗前一个月要清除育苗池中的污泥、粗砂,翻松整平埕面,铺上细砂15-20厘米,排干池水,曝晒10~15天。

人工育苗状态下,文蛤卵受精6天后进入变态期,第9天完成变态发育成稚贝。为避免文蛤在育苗池内因分泌粘液而死亡,D形幼虫培育7天后,需进行附着变态及稚贝培育。

近年来,红岛蛤蜊节的成功举办,使红岛蛤蜊的名气大增。许多被用来深加工并出口国外,市场上正宗的红岛蛤蜊越来越稀缺。

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文蛤养殖效益,还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产养殖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谈及文蛤人工育苗:一种利用人工方法培育文蛤幼苗的技术。之后,再深入一下文蛤人工育苗:创新育苗技术,未来养殖新趋势。

在青岛红岛的海边,一场关于蛤蜊的盛事正悄然上演。清晨,渔民老赵驾着渔船出海,捕捞着新鲜肥美的蛤蜊。他的渔船上,蛤蜊被装入网兜,因为吊车的升降,一批批蛤蜊被运送上岸。这些蛤蜊,将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美食。

文蛤人工育苗:一种利用人工方法培育文蛤幼苗的技术

只是,红岛蛤蜊的养殖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0年,由于海域污染严重,自然苗种难以满足养殖需求,人工育苗技术应运而生。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了文蛤人工育苗试验,为红岛蛤蜊的养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养殖户开始尝试新的养殖模式。王泽浩,一位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渔民,三年前退出了承包海滩,将渔船租给了从事养殖的公司。他说:“现在,很多公司都有较强的经营能力,他们的加入,为蛤蜊养殖带来了新的活力。”

红岛蛤蜊的养殖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红岛蛤蜊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而对于广大消费者品尝到更多美味、健康的红岛蛤蜊,也将成为一件乐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