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小麦散黑穗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产量的病害

小麦散黑穗病,一种由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小麦产量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在小麦穗期,这种病害的表现尤为明显。

小麦散黑穗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产量的病害
症状 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病穗外面包裹灰白色薄膜,尖端露出苞叶时,黑粉散出。 主要通过风力传播,冬孢子落入颖壳裂口侵入内部。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病穗上的小穗几乎全部被毁,一株发病,主茎和所有分蘖都出现病穗。 传播距离与风速和气流运动有关。 建立无病留种田,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穗部受害后小穗全部或部分被毁,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冬孢子只能在田里生存几周,过了冬天绝对不会感染。 物理消毒,使用拌种剂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

小麦散黑穗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风力传播和种子传播。冬孢子在田间生存时间有限,但传播距离却可以达到1000米以外。因此,防治小麦散黑穗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的关键。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也是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的有效手段。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药剂处理、物理消毒和变温浸泡等。

药剂处理方面,可以选用50%和穗安可湿粉剂、25%粉锈宁可湿粉剂、40%混合双可湿粉剂等。这些药剂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物理消毒方面,可以使用拌种剂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这些拌种剂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小麦散黑穗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产量的病害
病害概述

小麦散黑穗病主要侵害小麦穗部,初期病穗外面包裹一层灰白色薄膜,病穗尖端露出苞叶时,黑粉便会散出。该病害分布广泛,在中国各小麦产区均有发现。据统计,田间病穗率一般在1-2%,严重时可高达3-5%。穗部受害后,小穗几乎全部被毁,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30%以上。

防控策略 1. 选用抗病品种

在良种场或种子繁殖基地繁殖无病种,确保所使用的种子经过严格处理,保证无病。这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

4. 物理消毒

通过物理消毒手段,如晒种、风选等,降低种子携带的病菌数量。

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控手段将更加多样化。未来,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有望在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将有助于我国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控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