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田螺养殖: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有机物培养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

序号 内容
1 田螺养殖,作为我国淡水养殖的新兴产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2 本文将详细介绍田螺养殖的生态养殖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一、种螺选择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一般体重15克-25克左右的田螺就能达到性成熟,且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因此一般人工养殖的田螺要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

田螺养殖: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有机物培养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
二、田螺养殖技术 1. 池塘建设

田螺建池养殖则需选择池长10-15米,宽1.5米,深30-50厘米的水泥池,且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方便行走。田螺养殖池的池底还需要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好方便田螺藏匿。田螺养殖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好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

2. 水质调节

田螺养殖是很注重水质的。因此在螺池中一定要注入新水,用以调节水质。尤其是在田螺繁殖的季节里,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在高温季节时,田螺养殖池中的水应采取流水养殖效果反而能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最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3. 病害防治

田螺疾病少,不过我们重点要关注的反而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养殖池进行捕食,并还要防止田螺自己进行外逃。因此田螺养殖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一般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4. 越冬管理

每当冬季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就会自主开始进入冬眠。田螺冬眠时,均会用自己的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一般田螺的越冬期都是不会吃食的,因此冬季的养殖池只需要保持水深10-15厘米,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即可。

5. 包装运输

田螺的运输是很是简便的,一般可以用普通竹篓,也可以用木桶来进行盛装,还可用编织袋进行包装。田螺在运输途的过程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既可以利用稻田资源进行田螺养殖,又可以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稻田养殖田螺需要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改造,如改良土壤、修建田埂、引入水源等。

因为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田螺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独特的美食,市场需求逐年上升。田螺养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田螺养殖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通过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田螺的产量和品质,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田螺养殖: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有机物培养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

田螺的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在扶贫开发中,许多地区都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河湖、池塘、沟渠及稻田进行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养殖方式值得推广。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田螺是我国大型淡水螺,多年来,人工养殖田螺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市场供应主要依赖于野生资源。但因为人们对田螺营养和保健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田螺的人工养殖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前需进行全面清塘。清塘时禁止使用五氯酚钠,一般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其中,生石灰消毒效果最佳。池塘消毒用量为水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具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文档田螺生态田螺养殖养殖田螺生态养殖田螺技术养殖技术养田螺技术养田螺.田螺养殖生态生石灰鱼池池水.

说到佐酒佳肴,爆炒田螺自然是一绝。因为近年来田螺市场需求量增加,田螺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那么,如何进行田螺养殖呢?田螺的养殖面积要求并不高,因此吸引了众多养殖户加入。有田螺养殖大户曾表示:“只要做好管理工作,田螺养殖高产且利润丰厚。”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技术。

针对我区目前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粗放、效益低及田螺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矛盾,通过开展基于螺-稻综合种养的稻田改造工程与优化,完善升级螺-稻综合种养生态基础设施;开展稻田环境下田螺苗种高效繁育研究。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还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

田螺喜欢冬暖夏凉、水质清澈的新鲜水域进行生长繁衍,因此养殖田螺时,其生长适宜温度应为20-27℃,所以养殖户在养殖田螺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4、搭配养殖:养螺池不宜放养鲤鱼、鲫鱼和黄颡等偏肉食性或全肉食性的鱼类。因此,我们可以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尾~50尾和20尾~50克的鳙鱼5尾~10尾的量以调节水质进行放养。

1、选点养殖:虽然田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且养殖疾病少,但仍然需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的水源。因此,在农村养殖田螺时,可以选择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地进行放养,但要求是平常水体。

1、投料饲养:田螺是杂食性水生物,因此瓜叶、菜屑、米糠、动物尸体及人工田螺饲料均可进行投喂。但一般田螺养殖还是多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的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等,都可以少投或不投喂田螺饲料。

田螺养殖技术田螺是一种重要的水生经济动物,由于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近几年,因为天然田螺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人工饲养前景广阔,农户可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现将田螺养殖相关技术介绍如下。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和有机碎屑等,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3、放养繁殖: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

田螺既是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也是重要的水生贝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2、放养时间:放养螺种可以选择一次性放足,也可以分批多次放入。若想提高成活率,一般只需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进行投放。多数养螺户都会选择在头年年底放养,这样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5、适时捕捞:到达捕捞期时,一定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捞取。一般多留母螺,进行分批收获。由于盛夏、初秋的水温较高,中午田螺都会躲藏。因此,捕捞田螺必须于早晨或傍晚进行拣拾,若是建池养殖的也可以自己排水拣拾。一般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左右。

3、放养方法:田螺养殖若是在自然环境内进行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若是自己挖水池进行单一养殖,则可以多饲养一些,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还需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可雌雄螺一起投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