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瓜营养生长期管理,关注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伸蔓期是植株一生中生长最健壮的时期,此期病害较少,易出现的病害有霜霉病、蔓枯病、白粉病。
整枝方法应掌握前紧后松的原则。主蔓或子蔓迅速伸长期必须及时整枝,促使植株从营养生长为主逐渐向生殖生长过渡,以确保坐果,果实膨大后可根据生长势进行摘心、疏蔓或放任生长。前期抓紧整枝,早熟效果显著。否则,茎蔓很快缠绕难分主次,致使坐果不及时,反过来又加快茎叶徒长,不仅增加整枝工作量,而且造成晚熟减产。整枝摘下的茎叶应随时收集带出瓜地。有露水或阴雨天时不应整枝。整枝时注意不要抹除雄花花蕾。
白兰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白兰瓜主要的病虫害有猝倒病、蔓枯病、白粉病、疫病、叶斑病、病毒病和蚜虫等,要有针对性的防治。通风时间和强度要根据白兰瓜的不同生长期间以及当日气候而定,幼苗期正值早春,外界气候多变,这时通风应该小些,一般只在正午通风3-4小时即可。
白兰瓜营养生长期水、肥的管理如果选留低节位的果实,因其雌花的分化是在植株营养体小的时候开始的,分化后的发育过程中,由于茎叶生长争夺养分,使子房细胞分裂数量少,子房瘦小不充实。另一方面,果实膨大需要坐果节位上部和下部叶片供给同化产物,低节位早坐果的果实在膨大时,由于上部的叶片少,同化产物少,全株的叶片也较少,因此,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膨大不充分。同时,在植株茎叶还未充分生长前过早、过低坐果,由于生长中心的改变,养分分配方向的改变,常使茎叶生长不旺,发生坠秧现象,从而使果实小,产量低,果形扁、短,影响产量和品质;如果坐果节位过高,果实膨大初期纵向生长较好,但以后因营养供应不足影响横向膨大,最后果实偏长,糖分积累少,果肉薄,成熟时间晚,成熟不充分。因此,选留茎蔓中部作为结果部位为好。
植株伸蔓后、坐果前,需水量逐渐增多,这时需浇一次伸蔓水,如果不是非常干旱致使植株萎蔫,一般不再浇水。在十分缺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畦灌。开花前浇水过多,容易引起落花落果,但干旱时,坐果前应浇水,以保花保果。因基肥施用充足,一般不需要追肥,伸蔓期对氮肥需求量较多,如发现叶色浅、叶变小、茎细弱、花芽分化不良现象,可追施少量含氮肥较多的速效性复合肥。冬、春季栽培白兰瓜,前中期保护地内温度偏低,为了保温,通风少,为弥补通风量的不足,可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白兰瓜常见整枝方式白兰瓜常见的整枝方式有:单蔓整枝,即主蔓不摘心,摘除坐瓜部位前的所有子蔓,选留12节以上中部的子蔓结瓜,瓜前留2~3叶摘心,坐瓜节位上部的子蔓根据田间生长情况可以放任生长、适时摘心或酌情疏除;双蔓整枝,主蔓3~4片真叶时摘心,子蔓15厘米左右选留2条生长一致的强壮的子蔓,其余从基部摘除,选留的两根子蔓在8节以上留瓜,结果孙蔓瓜前留2叶摘心。结瓜后,子蔓上部的孙蔓可以放任生长,如植株生长势过旺,田间郁闭,也可疏除部分不结瓜的孙蔓。此外,还有三蔓整枝和多蔓整枝等方式。
通风时间和强度要根据白兰瓜不同生育阶段和当日气象条件确定。
此阶段的目标是既要促进茎叶生长又要培育优质结实花。白兰瓜分枝性很强,如放任生长将会长成杂乱的株丛,叶片是制造同化产物的器官,但茎叶过多则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果实发育,故需要整枝。通过整枝可以控制营养体的大小,既不要因营养体过旺,也不要因营养体过小而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整枝可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使营养体生长到一定的时候,适时地向生殖生长过渡,及时开花坐果,如期获取高产。
保护地内为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株数、提高产量和改进商品外观质量,一般均采用密植立架栽培,立架栽培是使主蔓或子蔓沿架面或吊绳垂直向上引缚,架材可选用竹竿、铁丝、尼龙绳等。架形以单面立架为宜,架高约1.7米,距离棚顶要预留0.5米以上的空间,利于空气流动,减少病害。白兰瓜开始伸蔓后就可上架。由于瓜蔓直立生长,顶端优势较强,植株生长快。因此,多采取弯曲绑蔓法,以缓和其生长势,促进坐瓜。每隔4~5片叶绑一道。绑蔓时可尽量将生长高低不一致的植株通过弯曲绑蔓而使植株顶端保持在同一水平。在小拱棚内除采用爬地栽培外,也有采用半立架栽培,即生育初期同匍匐栽培一样引蔓爬行,到达预定节位后再沿架条或吊绳直立引缚。
白兰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根系较发达,耐旱力强,喜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
白兰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发病株率高达30~50%,主要为害主蔓和侧蔓。
白兰瓜红蜘蛛是一种危害作物种类较多的害虫,以成虫、幼虫或若虫群聚在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
白兰瓜的营养价值丰富、种植前景和发展非常乐观,白兰瓜种植户将全力打造。
白兰瓜原产于美国,美国人把它叫“蜜露”。1944年,美国土壤学和水土保持专家罗...
在白兰瓜的营养生长期,要注重植株调整和搭架绑蔓。选留低节位的果实会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因此建议选留茎蔓中部的果实。此外,结果枝过多会消耗植株养分,应适当控制结果枝的数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